王瀟嫻
摘 要:本文以中職口腔醫學教學為研究視角,針對多媒體技術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討論,首先分析了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然后提出了將多媒體教學有效運用以多媒體教學中的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中職;口腔醫學教學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諸如文字、數據、語言、圖形、圖像、聲音、音樂、動畫等多種元素整合結合到一個媒介中。將其應用到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具有明顯優勢,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一、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實踐中,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圖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使得口腔醫學中那些比較抽象晦澀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學習內容趣味性更強,學生可以形象化的理解與認知理性化的、抽象化的只是內容,進而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牙體解剖學教學為例,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對解剖學知識進行講解,然后組織與引導學生進行應用討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依舊是理性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實現解剖學知識與牙體解剖的形象化整合,使得學生可以形象化了解在治療牙齒疾病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1]。在這一過程中,知識的講授是具有連續性的,有效的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相互脫節。針對一些比較抽象化的概念,如牙合、橫牙合曲線好、縱牙合曲線、邊緣運動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到非常的抽象,但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形象化的展示,使得學生對于這些理性化的知識產生感性化的感受之后就不再覺得知識難以消化了。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中職口腔醫學的教學過程中,與臨床是密不可分的,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實踐操作技術,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需要結合大量的臨床資料,其中包含文字形成的病例、也包括圖片以及治療錄像等。既然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樣大量的信息進行整合,傳統教學模式一定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效集合多媒體技術就輕松的多了,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做筆記,可以集中精力聽講,課后可以將教師上傳的多媒體課件下載供復習所用,在這一過程中,不僅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實驗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操作過程整體性、真實性的給學生,操作的整體過程是連續性的,對于操作中的重點還可以進行回放或者慢放,有利于學生的記憶與教師的引導,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多媒體教學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一)注重多媒體課件質量的提升
在中職口腔醫學教學中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多媒體課件是關鍵所在,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課件實際上發揮著教材的作用,可以將其看作是電子教材,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課件質量卻差強人意,很多教師利用多媒體來的替代傳統的板書,將教材進行復制之后就制作成了課件,枯燥、同質化的課件已經失去了“多媒體”的意義。為了確保多媒體技術在種植口腔醫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制作精美的、具有吸引力的課件,使其在教學中真正將理性知識感性化、抽象知識形象化。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應該集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教材為基礎,對教材進行系統性與深入性的分析,整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成果、影音視頻資料、圖像音頻資料等,使得多媒體課件呈現融合性與趣味性的特點,更好的輔助教學;第二,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盡量控制文文字的使用,多運用一些圖片、動畫的內容,使得課件吸引力更高;第三,在背景選擇、字體選擇以及色彩搭配方面要精細化,注重課件細節的調整,確保每一個課件都成為精品課件。
(二)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度結合
多媒體教學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形象化等多種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中職口腔醫學的教學過程中卻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如在牙體解剖學的教學中,如果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課件,不利用牙體模型,學生雖然可以有效的了解牙體解剖的立體感,但是這種立體感受肯定比不上實物模型來的直接,所以在中職口腔醫學的教學實踐中依然需要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2]。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課堂節奏的把控,有效的駕馭課堂,使得課堂整體上呈現節奏感與靈活性,對于那些重點的內容依舊需要在多媒體教學中有效的穿插板書,并且需要注重隨機提問,確保學生注意力集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口腔醫學教學實踐中有效的融入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理性的形象化,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的學,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的教,在教學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但是在利用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將其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徐德平,宋巍巍.提升中職口腔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實踐與探究[J].職業技術,2014(04):29.
[2]姜瑞中.中職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實踐課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20):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