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韋萍
摘 要:在家居日常生活日益驅向智慧化的背景下,“智慧黨建”平臺已開始在我國黨建工作中得到大量推廣、普及并應用。“智慧黨建”平臺在各項功能設計上已日臻成熟,已成為各地政府黨建工作的“門戶”。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本文試從立足“智慧黨建”科學化發展的角度,對“智慧黨建”和“黨建科學化”進行了分析與理解,并著重闡述了“智慧黨建”與“黨建科學化”融合,促進新時期黨建科學水平提升的各種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智慧黨建;建設;分析
一、“智慧黨建”的機制建設
(一)“智慧黨建”的組織管理機制:堅持黨委組織部門牽頭、基層黨組織配合、黨員全員參與,建立黨內線性垂直管理架構。堅持組織部門、宣傳部門、信息技術部門齊抓共管,專人負責。堅持重心下移,重點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堅持抓書記、書記抓,調動基層黨組織抓“智慧黨建”的積極性,認真開展“智慧黨建”工作。
(二)“智慧黨建”的互融互通、共建共享機制:堅持黨建工作智慧化與學院行政信息化管理有機融合,如通過建立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等加強信息溝通、集體決策,及時進行信息公示。此外,發揮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優勢,以職教集團為依托,加強職院黨建信息與企業黨建信息的互聯共通,如開展“網上同上一堂黨課”等活動。以“智慧黨建”數據化信息平臺、黨建微信平臺等為載體,學校與企業共同加強到企業頂崗實習實訓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又如將實習實訓學生黨員編入學校和企業兩個網上黨小組,學生能夠體驗到校企黨建文化的異同點,為步人職場打基礎,增強校企文化認同感。以電腦、手機等媒體為載體,校企共同建設微黨課。企業黨員先鋒示范崗、學校優秀黨員、黨務工作者等都可以參與網上微黨課建設,共同開發黨員教育資源庫。另外,職業院校智慧黨建要以所在社區保持聯系,黨員與所居住的社區保持聯系,將實地調研、參與服務活動與網上信息聯絡有機結合,社區黨建與學校黨建滲透互通,可以共建黨員實體活動室和網絡虛擬空間活動室,使黨員進社區服務工作智慧化、常態化、信息化。
(三)“智慧黨建”的資源整合和信息發布與管理機制。以電子黨務為核心由組織部門引領整合校內資源,包括校園網黨建信息、組織部門和基層黨組織網頁、黨校網、黨務工作QQ群組、黨務工作微信平臺、黨內統計和發展黨員及教育管理信息資源等。此外,引人校外電子黨務資源,如與國家行政教育學院干部教育培訓網、省市黨校網站等建立合作關系,購買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如網絡課程、專題講座、輔導報告等,購買萬方、超星等黨建期刊、電子書和論文數據資源,對黨員教育實現翻轉課堂、線下學習與黨日活動集中研討相結合,達到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的目的。通過資源梳理、整合使黨務工作以大數據為依托,具有“智慧”特點,具有智能化特點。建立黨建信息發布實名制制度,制定相關規定,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發布誰負責”。加強信息過濾和篩選,確保黨建信息規范、安全、及時、高效、可靠。
二、“智慧黨建”建設的功能和作用
智慧黨建是以智慧理念為指導,運用智慧技術和手段開展黨員建設工作,加強黨組織的管理,增進黨員與群眾之間的互動,進而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智慧黨建平臺繼手機黨建報、黨員卡等形式的集成創新,其功能和作用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
其一,黨建宣傳形式走向多樣化。傳統的黨建宣傳工作較為簡單,多運用宣傳板、電視媒體等渠道,智慧黨建平臺運用網頁、視頻、360°全景等現代技術極大的提高了黨建的影響力。通過構建智慧黨建新平臺,以APP等形式出現在人們面前,在充分發揮網絡集成作用的同時提高了理論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對于向人民大眾傳播主流價值觀念具有積極影響。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更有利于吸引人們的注意,構建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其二,黨建管理走向智慧化。借助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黨建管理模式,實現了黨員的動態和智能化管理,互聯網條件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能夠實現對黨建動態的跟蹤管理,大大提高了黨建管理的效率,減輕黨建管理的負擔。一是黨建手段的現代化。在以往的黨建管理中多采用抽樣檢查等機械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智慧黨建平臺的出現能夠實現在線提交,動態跟蹤,提高了黨建管理的針對性;二是黨建工作的聯合化。以往的黨建工作基本處于相互分割的局面,缺少資源信息的公開和共享,智慧黨建平臺的出現增強了信息資源之間的互通性,更容易形成黨建的整體合力;
三是黨建管理的精確化。傳統的黨建管理中多采用手工操作,因而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容易受個體的影響。智慧黨建平臺能夠實現智能分析,促進了黨建管理的精確化和科學化。
其三,黨建服務走向現代化。智慧黨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提升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推動了黨建服務的現代化。智慧黨建平臺的重要作用在于將黨員建設陣地推向了網絡,通過建立官方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等開展志愿服務、發布惠民信息、開展教育活動等。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建立一方面為黨員建設和管理提供了巨大便利,為黨員的學習與交流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加強人民群眾與黨員之間的聯系,發揮人民群眾對黨員干部的監督作用提供了平臺。
三、結語
由此可見,智慧黨建建設是新時期的必然趨勢,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資源信息的完全鏈接,有助于搭建智能化的黨建工作系統,最終實現提升服務人民群眾水平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夏行,方永軍.網絡環境下“智慧黨建”的理論模型構建及實現路徑[J].領導科學,2011(1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