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對了解環境現狀,進行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但受科技、人員、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其管理工作存在著很多問題,影響了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為各地區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詞: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重要性;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141-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082
Abstract: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our country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owev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system,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ts management, which ha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refore, we must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all region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Importanc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1 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考慮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成為人們必做的事情。環境監測結果是實行保護環境措施的基礎和前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帶來技術支撐和理論依據。在進行環保工作之前首先要對地區的環境進行監測,了解環境條件,了解環境被破壞的程度,了解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和難題。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會直接影響到環境管理服務的質量、環境執法的公正性和環境決策的科學性,因此要引起各級環保部門的重視[1]。
2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重視程度不足
部分地方的環保部門缺乏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認識,一方面不了解其重要性,沒有認真對待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存在偷懶耍滑、走形式的情況;另一方面有的環保部門可能會施加不正當的行政干預,影響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還有就是部分管理人員為了個人私欲,私自修改數據,嚴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妨礙環境分析的進行,妨礙環保工作的進行,嚴重影響監測機構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2.2 質控手段不足
隨著科技的發展,環境監測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環境監測標準、技術規范和質控技術等相關技術標準卻跟不上逐漸擴大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導致環境監測發展比較滯后。另外環境監測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標準物質的開發不足,應用面比較狹窄,信息化水平也不高,無法滿足日益變化的環境監測需求,導致質量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水平都較低。
2.3 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需要專業化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其工作人員必須同時具備環境監測和管理兩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但以我國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專業管理人員不足,沒有兼有環境監測和質量管理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深入研究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人員更少。另外還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的問題,現有部分工作人員沒有經歷過專業的教育或培訓,這都導致工作人員缺少管理經驗,專業素質低,技能水平差,無法勝任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
2.4 管理機制不夠完善
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缺乏專業的體制機制指導,很多環境監測機構沒有設置專門的質量管理部門,或者質量管理部門的人員不充足,存在一定的職能交叉或兼職現象,導致各部門和各環節工作之間不夠協調,無法有效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2]。
3 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對策
3.1 完善法律法規的建立
我國現在對于環境監測工作使用的管理規章還20世紀是80年代頒布的,發展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當前環境監測的需要,不能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境監測工作的需求。因此要盡快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訂和優化,以當前的環境發展現狀為基礎,健全環境監測法律體系和制度建設,規范全國的環境監測行為,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法律依據,保證工作順利進行。環保部門還要進行監測標準的統一,建立驗證機構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驗證等,從而為環境保護工作奠定基礎。環境監測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內容主要包括監測規范、監測機構資質、監測人員資格、監測標準等在內的嚴格的規范體系,方便環境保護部門逐漸推行標準化建設。
3.2 規范監測技術體系
建立規范和標準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第一要加大對環境檢測技術的科研力度,根據引進的先進的監測儀器設備,和新的監測領域的應用,配置和舊的監測技術和規范差距不大的新的監測技術和規范,并加強對檢測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研究投入,掌握環境檢測技術的發展方向,引進先進技術,制定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保證監測工作的依法實行。第二就是要制定相關的監測儀器設備的檢查和技術審核制度,不少新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因為檢測方法不當或流程不規范容易出各種故障問題,只能依靠廠家解決,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要參考國外的檢測儀器的管理經驗,制定符合我國建設的準入和技術審核制度,用以驗證或校對廠家提供的設備參數,及時解決設備規定使用和實際應用之間的矛盾。第三要穩定檢測技術水平,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雖然部分監測機構的監測技術在快速發展,也采購了先進的監測設備,但在當前缺少統一監測方法的情況下,要想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需要保證監測技術的穩定性和應用的一致性。第四要建立監測方法驗證機構,收集我國目前使用的監測方法,收集國際上先進的驗證手段,逐漸設立專業化的驗證機構,改變傳統的由方法修訂者選擇方法驗證方并提供監測數據的形勢,保證方法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3.3 提高人員的素質水平
在進行質量管理工作時應選擇技術過硬、經驗豐富、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強、熟悉質量管理體系的管理人員擔任該項工作。所以一方面要加強培訓,開展不同形式的管理和技能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加強管理人員和檢測人員之間的溝通,普及科學有效的監測方法,規范操作技能,提高培訓效果。另一方面,要加強考核力度,健全監督考核機制,定期對工作人員的質量管理效果進行考核,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結果作為機構績效考核的一部分,配合相應的獎懲機制,從而提高人員的積極性和責任心。
3.4 創新管理機制
一般環境監測機構都是根據國家規定的質量認證規范和標準進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但實際過程中,包括檢測方法的科學性、儀器的準確性、現場取樣的完整性、樣品保存的規范性、現場操作的標準性等在內的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到監測結果,所以要創新管理機制,簡化環境監測流程,嚴格監測過程的監督,確保監測過程符合標準和規定[3]。還要建立相應的監測結果反饋機制,對監測方法和設備的使用,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隨時調整和優化質控標準和流程,保證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4]。
4 結語
總之,相關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克服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滿足逐漸增長的環境管理工作的需求,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宗仁琴.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06):159.
[2]夏新.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2,24(1):1-4.
[3]趙錢壘.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1):105.
[4]李義.淺談強化環境監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J].科技與創新,2015,(2):38-39.
收稿日期:2018-01-31
作者簡介:邱俏春,就職于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