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破壞、水資源缺乏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環境影響評價作為防范環境問題的常用方法,在當前的環境保護事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實際看,雖然環境影響評價有著良好發展,但也存在各種不足。本文首先分析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然后總結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X82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3-0224-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34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s a common method of preven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In practical terms, although there is a goo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re are also various deficiencies. Nex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measures to do a good job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1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現狀
報告顯示,環境影響評價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實施的,和國外所實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不同,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多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負責組織的審查和建設項目的批準。并且,1979年我國制定的環境保護法中,也明確提出了環境影響評價機制,在新項目的建設、老舊項目的擴建中,要求必須具備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經由環境保護部門、相關部門的審查后,才能進行設計。1981年5月,相關部門聯合頒布了基本工程的環境保護管理法,規定著項目建設在環境保護中的原則,及環境保護制度執行的方法。1986年,國家各部門也聯合頒布了環境保護管理法,該方法將環境影響評價,從基本工程的建設,擴大至技術的改造、開發[1]。另外,我國于1998年也頒布了和環境保護相關的條例,從某種程度上提升著該制度的法律地位。200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境影響評價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由此建立了以環境影響評價為中心,由相關部門共同構成的法律體系。
2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存在的問題
2.1 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
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眾參與是一項重要的政策,工程建設施工前,通過對公眾意見的征求,不但能做好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協調工作,還能有效預防糾紛。但是,在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機制并不健全,公眾對環境的監督職責也未體現出來。發生原因包括:公眾參與缺乏針對性的指導文件;不夠重視公眾參與工作,使公眾參與流于形式。
2.2 環評人員素質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只能保證工作人員的從業資格,并不能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在我國當前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中,并不存在持證上崗的規定,導致大量無證人員上崗,影響環評工作的正常進行。一般情況下,環評人員除要有資格證外,還要了解環評方法和技術,充分掌握環境影響評價決策。但是,從我國當前的環評工作人員情況看,普遍存在整體素質不高的現象,降低環評工作質量。
2.3 環境影響評價介入時機滯后
首先,缺乏對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項目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多在發展戰略后進行,而不是在決策期間進行評價。但是,戰略決策的特殊性,限制著環境影響評價能力,若戰略本身就會環境有危害。那么,環境影響評價將很難預防對環境的危害。其次,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介入時機過于滯后。項目工程多在編制可行性報告前進行環評,但實際工作中,在項目未確定或資金未到位時,業主未減少損失,多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2]。另外,資金到位、項目確定后,為追趕施工進度,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置于腦后,僅在后期補做環境影響評價,影響著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作用的發揮。
2.4 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不健全
環境影響評價中,因審批制度不健全引發各種問題,降低工作質量。首先,審批信息公開不足。實際的審批工作中,大多數環境保護部門并不向公眾告知需要旅行的職責、義務,不積極、主動的為他們提供環保信息。其次,審批監督制度不完善。一般情況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多由環境保護部門審批,但未規定審批決定緣由。該現象說明,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制度缺乏完善的監督體系;再次,審批結果救濟制度不完善[3]。在侵害公眾環境權益現象頻發的情況下,環境保護訴訟通常受各制度影響,且司法救濟也面臨巨大困難。國家法制的不完善,導致部分環境污染單位出現法律漏洞,這也使公眾在環境保護中得不到應有救濟。最后,環境保護獎罰制度不健全。環境保護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不具備完善的激勵機制,也就無法激發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因此,出臺和激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非常重要。另外,在制定獎勵機制的同時,還要對破壞生態環境、污染環境的個人、單位進行處罰,只有獎勵、處罰同時進行,才能獲得顯著效果。然而,我國的環境保護部門并不具備完善的獎罰機制,不但影響著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還降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此外,違反規定單位的處罰力度不足也是環境影響評價質量的因素。我國雖然對違反環境保護單位處罰進行了明確規定,但處罰力度并不足,僅對其進行一定數額的處罰。而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并未充分認識,再加上對處罰管理的缺失,相應處罰條款的未落實等,無法對責任人進行警告、約束。
3 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對策
(1)健全公眾參與制度。要想貫徹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必須重視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的參與工作,在評價報告書中,要設立專門的章節來描述公眾參與意見,這種情況下,不但能綜合考量項目工程對社會、公眾利益,還能將其作為補償商談的重要依據,預防糾紛的發生。同時,工程施工單位還要根據公眾參與意見,進行深入、全面的調查,以此優化工程施工中的環境保護流程,最大限度的降低環境污染。
(2)提高環評人員的綜合素質。環境影響評價是專業比較強的工作,涉及各學科。尤其是環境影響因素的分析中,通常要進行數學模擬、生物模擬、物理模擬等,若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將無法勝任該工作,也無法保證工作質量。這種情況,環境保護部門需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對于未達要求的機構,及時進行整治,嚴格把控資格證的發放。
(3)加大違反制度單位的處罰力度。針對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就施工的單位,除責令停止、補辦手續外,還要給予針對性的處罰,首先,對施工單位進行處罰,在確定處罰數額時,應參考環境立法中的相關規定[4];其次,對施工單位的直接負責主管、負責人進行處罰時,可實施直接性的行政處罰,并適當增加處罰力度,保證施工單位規范作業,提高工作質量。
(4)強化環境監測。在審議完環境影響報告后,要對各項目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影響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判定該工程對環境影響是否符合規范。一旦工程施工中出現超標情況,立即制定有效措施整改。同時,也要將環境現狀的監測結果,作為評估環境影響的依據,從而提高環境影響預測的可行性。
(5)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文化的審批流程。為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環境保護部門審批中的落實到底,應在法律法規下保證評價文件審批流程的規范性。根據行政法原理,在審批決策前,必須提前通知相關受益人聽證、辯解,或代理人辯解,保證行政決定過程的合理性,行政效率要從相關人員方面考慮。對于出現的違反程序的行政行為,視為操作無效。
4 結語
在社會經濟不斷轉型的現階段,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與此同時,也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這就要求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重視對社會環境的保護,杜絕污染環境行為的出現。另外,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進行環境保護,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坡,徐響.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6,13(1):237.
[2]范松川.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發展現狀及問題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6,22(31):63.
[3]潘宗敏.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2,19(4):233.
[4] 卞正富,路云閣.論土地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04,18(2):21-28.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簡介:陳莉,就職于江蘇新天煜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