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一、案例研究背景分析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愛可以創造奇跡,特別是在教育上,老師對學生的愛顯得尤為重要。 愛與不愛都可以改變一個孩子一生的命運。在兒時的記憶中,我總是特別喜歡模仿老師的字,夢想著有一天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教師,記得那時,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牽絆這我。我深知“一名好老師”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更應該關注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二、案例描述
場景一:其實你并不孤單
他,一個讓所有老師頭疼的小男孩,調皮搗蛋卻聰明、情商高。在老師眼中,學習他只是沒有找到方法,調皮只是為了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因為基礎較差,老師每天把他留下來補習功課,久而久之,他和老師之間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多。
一天他突然放學對老師說,:“我后媽給我生了一個小妹妹”。老師開心的對他說:“那恭喜你了,你成為了大哥哥啦!”可是他卻沒有任何表情的告訴老師,老師其實我一點也不高興。老師驚訝的問:“為什么呀?不喜歡小妹妹么?”他扭扭捏捏的告訴老師:“老師,其實我一點也不高興,因為我總是覺得小妹妹和我一點也不親,我也不想成為他的哥哥,因為那樣的話,爸媽、爺爺奶奶就不疼我了?!闭f完,緊接著問我:“老師,您是不是覺得我特別沒良心?”老師聽了這樣的話,心里酸酸的,老師知道,這是一個單親家庭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他敏感、缺乏安全感。
于是老師找來了他的爺爺奶奶、爸爸,讓他們和孩子痛痛快快的聊一聊,終于把孩子的心結打開了,他心里輕松了很多。也變得開朗、愛笑了許多。老師也為他高興,小舉動,卻承載著夢想,老師的夢想實現了。
場景二: 我來給你梳頭發
三年級開學不久,我們班轉來一個新同學,小單。高高的個子,黑黑的皮膚,短短的頭發,一副假小子模樣。她好動你愛講話,上課,翹起二郎腿,常常把自己摔倒。有時自己在課上玩鉛筆橡皮一節課。每天都會招惹周邊的同學。不是因為擠座位,就是因為損壞別人的學習用具,我把她身邊的同學換了一批又一批,無一幸免。同學們都紛紛向我提出要換座位,就連一些家長也找到我,說小單問題特別大,讓班級里的學習風氣都不好了。對于她這種行為,我也是找她談過幾次話,但是效果都不明顯她總能找到一大推借口,從不承認自己的問題。我想任其發展肯定是不行了,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教育契機。
我先找到她的爸爸,簡單溝通之后得知,小單是單親,媽媽在她四歲就和爸爸分開了,她一直和爸爸一起生活。媽媽對她的關心極少,爸爸對她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一言不合就爆粗口。小單在這種環境下,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缺乏安全感。
那天放學,我接到了班級中一個家長的電話:劉老師,我實在忍無可忍了,我家孩子已經有四件衣服都被坐在她后面的小單,用馬克筆給畫花了。您必須說說這孩子,她品質有問題。安撫家長之后,我沒有立即給小單的爸爸打電話。決定抓住這次教育契機,來一次走心的談話。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小單交到我的辦公室,說清了叫她來辦公室的原委后,她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老師:她總是擠我,我就是看她不順眼,我得報復她,憑什么您總表揚她,憑什么她那頭發總在我面前甩來甩去的。我追問:她的頭發礙你事了?嗯,我沒有長頭發,而她那長頭發總在我面前顯擺。你也可以留長頭發呀?我不行,每次我說我想留長頭發時,我爸爸說,留長頭發麻煩,家里沒人幫我梳頭。說到這,她一臉的沮喪。劉老師幫你,劉老師每天幫你梳頭發,你看行嗎?老師,真的嗎?那天我第一次看她露出了久違的微笑,真的。老師幫你梳頭發。說著,我從辦公桌里拿出一個嶄新的發卡,拿著吧,這個送給你。真沒想到,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句話,就是這樣一個不值錢的發卡,小單流淚了,抱著我大哭起來,我知道,她缺乏的就是這份關心和愛。那天她對我說:老師,我不應該在同學的衣服上亂畫,我去給她道歉,您讓她原諒我,我以后改,今天我把他的衣服帶回家,我幫她洗干凈。我開心的抱住了她。
從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會幫她梳頭發,然后帶上我送她的發卡,她也像變了一個人,愛笑了。在班級中,我盡量的去表揚她。記得有一次周五的回收,小單拿了很多回收物品,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還讓同學們像他學習。從那以后,班里的每一次回收他都積極參與,而且對于班中的值日,她也盡心去做,她成了組長,在工作中十分盡心,課下維護班級衛生,課上認真聽講,她像變了一個人,愛說、愛笑,而且,學會了如何與班里的每一個同學相處。
一個發卡,一句鼓勵,一個擁抱,讓一個孩子得到了尊重、愛護和信任。我想這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三、教學分析
每每我想到這兩個發生在我生活中場景,都會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想教育者,不光是要教書,還要育人,對于老師的一句鼓勵、一句問候、一句關懷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會讓孩子終身難忘,我想這就是教育本身最大的魅力。有時細細想來,自己身為教師,真的是一個偉大而了不起的職業,因為他不僅讓自己的存在發揮了巨大的價值,而且還承載著每一位孩子的夢想。
從教四年,和他們一起生活了四年,教學相長,他們在不斷進步,我也在成長著。除了積累了教學經驗,我想最多的就是不舍吧!最后的幾個月,我和他們都十分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我想當他們離開小學校園的時候,承載著滿滿的知識和滿滿的快樂的回憶。
四、教學方法
作為教師,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業發展,也必需關注學生的身心能健康成長。其實,小學生有他們自己的特殊心理,他們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得多。對待那些“問題兒童”時,首先想到的是與家長溝通,而不是與學生進行直接交流,這樣往往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失去自信,變得沉默、孤僻。教師的思想、情緒、行為的輕微變化有時都會給學生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加強對教師的心理素質培訓是極其重要的。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2、注重師生的心靈溝通,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豐富多采的精神食糧,愛需要溝通,老師的贊美和鼓勵則是溝通的橋梁。給予學生肯定和賞識,不僅讓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無論這種感悟是較成熟的或是極為幼稚的,教師應盡量做到對學生的回答不妄加評判,讓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影響和教育,切忌擺出師長的架勢,給學生所謂的指點,或向學生發出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警告。小孩子大多是天真活潑的,是樂于接受幫助和鼓勵的,只有積極地引導學生,他們才能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有成熟的心理。
教師還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五、教學后記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會教書,還要會育人。每個孩子都是一朵盛開的花兒,需要老師去呵護,需要家長的關懷。其實這做起來并不難,只需要老師的一句輕輕的口吻,摸一摸孩子們的頭,每天讓孩子進步一點點。我們的夢里有學校、有家長、有學生。我們夢想每一位孩子都能向著太陽茁壯成長,都能有質量有個性的發展。老師的夢里充滿著暢想、責任、艱辛,也洋溢著歡樂、喜悅和微笑。相信孩子們承載著夢想不斷前行、不斷進步。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