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英
摘要:當下,由于學生課外活動較多,一部分學生已表現出作業拖延的趨勢。作業拖延是現在教學研究的一個瓶頸,學生不僅學習效率低,而且在拖延過程中飽受精神痛苦。本文在從事班主任教育教學經驗基礎上對小學生作業拖延的心理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有效的矯正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作業拖延;作業拖延心理成因;矯正對策
一、什么是作業拖延
是學生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往往把作業任務不斷往后延遲的一種行為傾向。它最顯著的特點是表現為延遲時間。
二、寫論文原因
一提起作業拖延,十個老師九個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表現出作業拖延的趨勢。作業拖延者往往成績落后,雖然人數少,但是他們直接影響班集體的整體成績。老師布置完作業,班里不乏這樣的現象:個別學生坐在座位上發呆,神情恍惚或看著同學,就是遲遲不動筆寫作業。老師提醒后,拖延者低下頭寫了一會兒,老師的眼睛離開了他的視線,他就開始玩膠條,擺弄橡皮;有的學生寫了幾個小時的作業也只寫了一點點;還有的學生作業寫了一半說:“老師,我幫值日生做值日好嗎?”目的是拖著不寫作業......。作業經常收不齊。對此,大多數老師焦慮萬分,態度從和顏悅色變成河東獅吼也無濟于事。在拖延過程中,學生往往伴隨焦慮、恐懼的情緒。擔憂沒寫完作業,耳朵里重復著老師的責備、同學的嘲笑,更害怕請家長。因此,在拖延過程中他們往往飽受精神痛苦。為了促進學生提高作業效率,形成健康的心理,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作業拖延的心理表現
1、思想方面拖延
1). 只想不做,對自己撒謊。拖延者因為種種原因不想做作業時,就用拖延的辦法讓自己好過一點。比如拖延者在課上沒有做完老師留的作業,心里想:不著急,還有時間。我可以利用課間再做,中午吃完飯再做......。下課后,看到同學們在操場上高興地玩耍,就忍不住加入其中了。中午吃完飯,看一會兒電視、吃點水果,做作業又沒時間了。下午放學作業還不能交,于是就找各種借口。期待著找借口,在拖延過程中,這項老師布置的作業就自行消失了,就不用做了。
2).作業拖延者會有這樣的心理:我作業寫不完又會怎樣呢?老師在課上留了作業,拖延者沒有跟上其他同學寫作業的速度。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了,這時候的問題是不再想怎樣好的完成作業,而是一種不祥的預感取代了快樂,想到時間已經很少了,已經沒有寫完作業的可能了。要掙扎著寫完作業,痛苦太巨大了。于是就想:我不做完又能怎樣呢?
2、行動方面拖延
1)、拖延者會不斷找消遣的事,沒有時間觀念,懶散。如學生一起寫作業時,他們玩橡皮、膠條、畫畫……。下課后也不能抓緊時間寫作業,和同學們一起玩。只要有了“玩”,就忘了一切。
2)、作業拖延者希望“沒人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拖延者的作業只做了一點點或根本還沒有開始做,他們開始感到慚愧,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就通過各種方式掩蓋,讓自己看起來很忙。如坐在座位上擺出寫作業的姿勢,其實很久也沒寫出一個字。拖延者還會去幫助老師、幫助同學做事,避免他們揭示真相。
(二)、作業拖延的心理成因
1、困難重重 ,舉步維艱
拖延者因為學習基礎差,很多知識沒弄懂,沒記住,老師留的作業題確實不會做。所以一讓他寫作業就頭疼,一個人干自己頭疼的事,當然能拖就拖了,拖到最后,作業就不用做了。反正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老師看著辦吧!
有的拖延者因為學習方法有問題導致作業拖延。我班有個學生,每次留抄寫的作業他總是寫得很慢,我通過觀察發現,他看一個字寫一個字,寫完一個字再寫另一個字。這樣導致他寫作業慢慢吞吞。別人二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他寫了兩個小時也沒寫完。
2、被迫無奈,無聲抗議
心理學上有句話,拖延是靈魂對羈絆的控訴。意思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對要完成的任務,感到不喜歡做,不愿再做。這句話放在小學生身上也一樣,他不想再做了,我們強迫他,他就采取拖延的方式無聲地反抗。
我經常發現拖延者寫作業寫一會兒,玩一會兒。我問過原因,他就是不說,問過多次他終于說了實話:“老師,我以前總是匆匆忙忙寫完您留的作業,中午在學校吃完飯好早早的出去玩。在我出去之前,您要檢查一遍我的作業。您總能找出一些我做得不對的地方,我不得不重做一遍,或者您會另外給我布置一些新作業。后來,我終于意識到我做作業多好多快都沒關系,您是想讓我忙起來,這樣我就沒有時間出去了。從那以后,我就不想快點寫作業了?!贝_實,曾經因為班主任工作分身乏術,怕學生獨自在外面玩出現意外狀況,就給學生留一些作業,讓他們呆在班里面寫。以至于有的學生寫完了也沒讓他們出去玩,繼續給他們留了新的作業。所以會看到有的學生寫一會兒,玩一會兒,或者坐在那里胡思亂想混時間。作業拖延開始是幾個學生的有意識行為,慢慢就變成了習慣。每次看到學生作業拖延,教師都會異常憤怒,焦慮。其實是我們教師激怒了學生,我們是因,學生是果。
3、關注細節,追求完美
這類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期望超出實際情況,對自己苛求完美。他們往往在一些細枝末節上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導致作業拖延。
我班有一名女生,成績優秀,愛表現,喜歡做事,喜歡成功??删褪菍懽鳂I太慢了。我觀察后發現,他每次寫鋼筆字,稍微有一點點不整齊,筆畫看起來有點不像字帖的地方,她就馬上拿膠條粘掉重寫。為此,經常把本粘破了,于是毫不猶豫地撕了重寫。我告訴她只有一兩個字的筆畫長得不像字帖上的字沒關系,接著往下寫就是了。但是不行,她非要撕了重寫。為此,她每天交作業都拖到很晚。有時因為沒補完作業,跟老師請假說她身體不舒服,請家長到學校把她接走。其實她是在用“生病”保護自己沒有寫完作業的窘境。學生做作業追求完美,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學生不斷向上動力的同時,也給她心理上留下沉重的壓力。它會讓學生面對現實無能為力,因為承受不住而拖延。
4、缺乏自信,害怕失敗
有的拖延者因為缺乏自信,開始做作業之前就猶豫不決,小心翼翼,害怕失敗,沒有把握做好的作業不做。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有做錯題被老師責備、被同學嘲笑的經歷。以為自己無法完成老師目前布置的作業,困難被無限放大了,做作業的興趣逐漸減少。慢慢地,伴隨做作業有一種害怕失敗的不愉快的情緒。因為害怕失敗所以退縮,用拖延獲得暫時的解脫。
(三)、作業拖延的矯正對策
1、針對“困難重重 ,舉步維艱”的矯正:補基礎,教方法
對于因為基礎差,確實不會做作業的怎么辦?不會能怎么著?又不能像電腦芯片一樣,給他植入一個,嗖地一下就變成神童了。只能一點一點給他往前補。每補一點知識,就配套給出難度相對較低的題,他一做就會了,自信心慢慢就回來了?;A知識積累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哪怕學生只考20分,也要從以前的15分里找出進步的點。跟學生一起分析進步了的證據,讓他明白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厚積薄發的程度。
對于沒有掌握寫作業方法導致作業拖延的孩子,及時教給他方法,鼓勵他盡快寫完作業。如抄寫的時候要看一個詞寫一個詞或看一句話抄寫一句話,這樣就快多了。
2、針對“被迫無奈,無聲抗議”的矯正:做中玩,做后玩
老師每天留作業要控制好量。太多作業需要完成時,可以分段讓學生完成。如四十分鐘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分成三段,做十五分鐘休息一會兒。再做十五分鐘,再休息。最后利用十分鐘讓學生把作業寫完。都寫完了可以自由支配時間。這如同走路,一個人已經走得很累很累了,可是還看不到頭,哪還有力氣再走下走呢?老師應該不斷地讓學生看到目標,讓他覺得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目標。經常讓學生獲得達到目標的成就感,才能促進他們更好的完成作業,擺脫拖延心理。
3、針對“關注細節,追求完美 ”的矯正:多鼓勵,減壓力
這類學生對完成作業的預期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總想把每一次作業做到最好。不好,就沒完沒了地修改。首先,教師應該告訴他:寫作業的目的是鞏固知識,獲得技能。不要苛求自己凡是作業就要做得盡善盡美,更不能因為追求完美而忽視作業拖延帶來的危害。其次,教師對他的要求不能太高,對他的作業要少批評,多鼓勵,減少壓力。對于那些因為沒有認真看,仔細分析就下筆寫作業,導致作業老錯而修改的學生,教師教育學生養成好習慣,下筆前充分理解、胸有成竹了再開始做作業。減少修改次數,逐步做到無誤可改,提高作業效率,擺脫作業拖延。
4、針對“缺乏自信,害怕失敗”的矯正:除障礙,添自信
針對這一類拖延者,可以把作業減少一部分,比其他同學少一點,容易一點,幫他建立完成作業的信心。有了信心,一切就都好辦了。我任教的五年級有這樣一個學生:膽子很小,又缺乏自信。經常沒寫作業,來到我身邊膽怯地對我說:“老師,我的作業落家了?!蔽倚睦锵耄涸趺蠢嫌猛瑯拥睦碛??能不能換個新的?我剛要批評他,話到嘴邊就又咽了回去,我覺得批評他也改變不了他沒寫作業的事實。就反其道而行之,表揚他沒帶作業跟老師主動承認錯誤。他有些吃驚的覺得不好意思。我說:“老師再布置作業,你挑著做,會做哪道做哪道,不會的老師給你講。你先把昨天作業中會做的題補上吧!”他開始補做會做的題目。過了一會兒,他把作業本拿到我跟前,我正要準備給他講不會做的題,仔細一看,他把所有的作業全部做完了。我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這也不差嗎?又快又好??!”教師先給學生提出較低的要求,多給學生創造成功并被認可的經驗,幫他建立自信,讓他有底氣有勇氣面對作業。然后運用“登門檻效應”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樂于無休止的積極奮發向上。
另外,拖延者因為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習慣不良等原因也會造成作業拖延。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要想方設法讓作業變得有趣,調動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還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少催促,多表揚。即要長時間的盯著他,讓他慢慢養成好習慣,也不要訓斥他。學生慢的時候,裝作沒看見,故意淡化它。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讓學生不斷意識到自己確實比以前快了。
總之,形成學生作業拖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業拖延這種“頑疾”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要去除也非一日之功。要求我們教師耐下心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多觀察、多思考、多分析,找到對癥的方法是上策。
參考文獻
[1]陳洪巖,拖延行為的心理分析,中國民康醫學,2009(20):21
[2]學習拖延文獻綜述和參考文獻:http://www.lwfree.cn/wenxian/20180724/20264.htm/
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