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最常見的診療技術之一,它廣泛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需長期機械通氣治療者、上呼吸道阻塞者、下呼吸道痰液過多且不易排出者等。氣管切開術后病人吞咽功能、進食飲水等均會受到較大影響,部分氣管插管病人口腔持續無法閉合,口腔黏膜長期暴露于空氣中,造成黏膜失水增加、干裂、出血。干燥后的口腔分泌物附于齒齦、舌面等部位,極易出現感染、口腔異味,導致口腔環境惡化、口腔舒適度改變,加重病人病情。大量研究結果表明:為建立人工氣道的病人實施科學合理的口腔護理,可以有效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進而縮短病人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提高病人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1-5]。傳統的口腔護理方法不能很好地改善氣管切開術后病人的口腔衛生狀況,本研究采用霧化吸入裝置聯合醫用口罩對病人實施口腔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某三級甲等醫院重癥監護室3個病區收治的83例氣管切開術后持續張口病人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氣管切開導管均使用帶有氣囊的一次性塑料導管;②所有病人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且能夠積極配合。將所有病人按入院順序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43例和對照組4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年齡23歲~75歲(48歲±5.9歲);氣管切開后住院時間為7 d~23 d。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護理方法
重癥監護室護理人員均經過相關知識培訓,詳細掌握口腔護理的具體方法。每次口腔護理前,護理人員均應檢查氣管切開導管氣囊充盈度,確保氣囊在整個口腔護理過程中處于充分充盈狀態;口腔護理時,根據口腔情況選擇相應的口腔護理液,無特殊感染時選擇生理鹽水作為口腔護理液,有特殊感染時根據感染類型選擇具體的口腔護理液;口腔護理結束后,仔細檢查口咽部有無液體殘留,必要時吸除干凈,防止口腔護理液進入肺內。
兩組病人均遵醫囑每8小時進行1次口腔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方法進行口腔護理。試驗組在常規口腔護理前,先借助面罩霧化吸入裝置對病人口腔行半小時持續、均勻的霧化治療,霧化液即口腔護理液;口腔護理后,為病人更換并佩戴普通醫用口罩,注意口罩與病人顏面部接觸緊密。
1.2.2 評價指標
①口腔清潔度:采用口腔護理評估量表評定,該量表分別從口腔黏膜、牙床、舌、氣味、牙/假牙、唇、損傷(增生潰瘍)、腭等8個維度進行評估,每個維度均采取3級評分,1分表示優等,3分表示劣等,總分24分,分值越高說明口腔清潔度越差。其中,8分為口腔情況正常,9分~16分為口腔情況輕度缺陷,17分~24分為口腔情況中度缺陷[6]。②肺部感染發生率:通過病人臨床診療資料,如體溫單,干預前及干預后1周的胸片及讀片報告等影像學資料,血常規、痰培養等實驗室檢查結果,管床醫生書寫的病程記錄等做出判斷。③病人護理服務滿意度:于病人轉科第2天進行回訪,回訪時,由病人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分,滿分100分,0分代表完全不滿意,100分代表非常滿意。
1.2.3 統計學方法


表1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口腔清潔度比較 分

表2 兩組病人院內肺部感染發生率比較 例(%)

表3 兩組病人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分
氣管切開后口腔處于持續張開狀態的病人由于口腔黏膜水分蒸發,黏膜干燥,口腔內局部干裂出血,病人感染機會及不舒適感增加。同時,濕化不足又會引起口腔分泌物干燥并附著于齒齦、舌面及上腭等部位,增加護理人員口腔護理難度,延長口腔護理時間。霧化吸入裝置與醫用口罩聯合使用能改善氣管切開后持續張口病人的口腔衛生狀況,干預后24 h,試驗組病人口腔清潔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霧化吸入裝置利用高速氣流使口腔護理液以霧化狀態持續均勻地作用于病人口腔黏膜及齒齦表面,保證了藥液與病人口腔黏膜的充分接觸,有利于藥液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霧化液中的水分能充分浸潤口腔內干結的分泌物,使其在口腔護理過程中更易被清除,從而使口腔護理操作更高效、便捷。對于持續張口病人,傳統的護理方法是以生理鹽水紗布或凡士林紗布覆蓋口腔以達到保持水分的作用,這種做法病人舒適度不佳,且活動或翻身時紗布容易脫落。而普通醫用口罩簡單易得,材質親和,透氣性佳,佩戴牢固,且佩戴過程中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有研究顯示:鼻咽癌放療后重度口干病人睡眠時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可明顯減少夜間因口干醒來飲水的次數[7]。本研究中口腔護理結束后為病人佩戴普通醫用口罩,不僅有利于減少水分過多過快蒸發,保持口腔內環境溫暖濕潤,減少口腔黏膜干裂、出血、口腔分泌物干結附著等問題,還有利于保持口腔清潔衛生,提高病人口腔舒適度。
氣管切開后口腔處于持續張開狀態的病人,由于口腔黏膜長時間暴露于充滿各種病原菌的空氣中,口腔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加之病人因疾病等導致自身免疫功能下降,極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口腔感染。研究結果顯示:約9%~27%口腔衛生狀況較差的人工氣道病人會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8],而口腔護理是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手段[9]。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霧化吸入裝置聯合醫用口罩的病人肺部感染發生率低于未使用霧化吸入裝置聯合醫用口罩的病人(P<0.05),表明霧化吸入裝置與醫用口罩聯合使用能夠改善病人口腔健康狀況,減少口腔出血感染,減少病人口咽部細菌向下呼吸道遷移,進而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情況的發生。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病人護理服務滿意度得分為(95.56±2.91)分,高于對照組(90.98±3.9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霧化吸入裝置與醫用口罩聯合使用后,氣管切開后持續張口病人的口腔護理質量得到提升,口腔衛生狀況改善,舒適度增加,并發癥減少,進而有利于縮減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氣管切開術后因各種原因導致的持續張口病人聯合應用霧化吸入裝置和普通醫用口罩可以改善并維持病人良好的口腔衛生狀況,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提升病人滿意度,且該項護理操作所需材料簡單易得,操作流程方便。
參考文獻:
[1] Garcia R,Jendresky L,Colbert L.Reduction of microbial colonization in the oropharynx and dental plaque reduce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04,32(3):E101-E102.
[2] Needleman IG,Hirsch NP,Leemans M,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oothbrushing to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athogens and dental plaque in a critical care unit[J].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2011,38(3):246-252.
[3] Par M,Badovinac A,Plancak D.Oral hygien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cta Clinica Croatica,2014,53(1):72-78.
[4] Goncalves FAF,Brasil VV,Ribeiro LCM,etal.Nursing ac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cta Paulista De Enfermagem,2012,25(SPE1):101-107.
[5] Gomes-Filho IS,de Oliveira TF,Da CS,etal.Influence of periodontiti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socomial pneumonia:a case control study[J].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2014,85(5):82-90.
[6] 口腔護理評估量表[EB/OL].[2016-02-10].http://www.doc88.com/p-9119973344006.html.
[7] 程天翠,段愛武,彭麗仁,等.一次性醫用口罩在鼻咽癌放療后重度口干病人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6,8(4):349-351.
[8] De Marco AC,Cardoso CG,De Marco FVC,etal.Oral condi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a pilot study[J].Rev.odontol.unesp,2013,42(3):182-187.
[9] Van Nieuwenhoven CA,Buskens E,Bergmans DC,etal.Oral decontamination is cost-saving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4,32(1):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