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友
特朗普一直說美國對華貿易有巨額逆差。美媒也認為,避免貿易戰全面爆發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減少雙邊貿易不平衡,即中國進口更多美國商品。但中美間貿易實際上分為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類。美國對華貨物貿易有逆差不假,但是在服務貿易領域對華一直擁有巨額順差。只強調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絕口不談對華服務貿易順差,不是一種“公平”和“對等”的態度。
最近幾年,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不斷創出新高。按照美方統計數據,2017年中國對美服貿逆差為384億美元,美國已經是中國第一大服務貿易逆差來源國。分析導致巨額對美服貿逆差的來源,最為重要的是旅游。同樣是根據美方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旅游類逆差為262億美元,占服貿總逆差的68%。在美國對華巨額旅游順差中,對華教育相關的旅游順差為122.7億美元,商務及其他旅游類順差為138.7億美元。
其中,中國對美旅游逆差的影響絕非僅僅表現為262億美元這一數字,還引發以下兩個后果:
一是中國智力資產的流失。選擇到美國留學的學生,不少是畢業于中國一流大學的聰明學生。這些學生在中國享受了優質的基礎教育,然后到美國留學。其中一部分學生就此留在美國,為美國機構服務。從個人角度,這種選擇無可厚非。但從國家角度,國家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這就是智力資產流失,不僅是單純的服貿逆差。
二是中國外匯儲備的流失。眾所周知,中國人赴美旅游絕非簡單的拍照看景,一些人是趁機轉移資產。中國此前一段時間外匯儲備的大幅下降,與部分中國富豪和中產階層轉移資產到美國有關。在政府采取必要的外匯管理措施后,這種趨勢才有所控制。即便如此,還是有人通過各種方式,繼續向美轉移資產,威脅中國的金融安全。
此前,中國政府從維護自由貿易的考慮出發,沒有限制美國對華服務貿易。但隨著特朗普打著國家安全的名義,歧視性地對中國鋼鋁收稅,借著知識產權受損的借口,用單邊的301條款對華征收關稅,中國不妨順著特朗普總統的思路,在服務貿易領域同樣強調對等原則,考慮限制美國對華服務貿易。
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少國家層面對美留學的公費資助規模;適當縮短赴美學者和學生交流的年限;加強對赴美留學學生家庭背景和資金來源的審查。還可適當限制國有企業人員赴美交流數量;進一步加強資金跨境非法轉移的監管,減少非法流入美國資金的數量。
相信隨著這些舉措的推出,對美旅游逆差有望減少,可能由其引發的國家安全相關問題也能夠得到有效遏制。更重要的是,這也符合美國期望的貿易平衡。▲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