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
【摘要】對學生們正確價值觀的引導應該是教師教學中一大重要目標。但價值觀的引導更應融入教材,貼合現實社會,讓學生們接受起來感同身受,從而產生一種自我價值的期許。通過學科知識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是我們的重中之重。由文本的理解和對司馬遷價值觀的分析自然引導學生思考價值觀問題。一個人于家于國的價值大小關鍵由你來決定。
【關鍵詞】心理階段特征 價值觀 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41-01
作者以蘇教版必修五語文教材中的《報任安書》一文的個人教學實例為例,來說明自己如何在教學中對孩子們進行價值觀引導的看法。
一、從課本編撰者的角度考慮教學目標的設定
《報任安書》這篇課文是蘇教版語文課本必修五直面人生專題的第一篇文章。直面人生專題又分了兩個板塊即生存的選擇和真的猛士,前者選入的文章有兩篇分別是《漁父》和《報任安書》,后者選入的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本專題的專題目標便是讓學生知人論世,跨越時間的隧道,基本了解作品中的生命意識和哲學意味,對重大人生問題有所思考和追求,養成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而《報任安書》這篇文章我把它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目標定為體味司馬遷“隱忍茍活”是為了成就人生的大事業,實現人生的價值的情感,從而增強自己的價值觀意識,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階段,設定學生價值觀教學目標
高中階段是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其心理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具有明顯的獨特性和過渡性。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狀態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憧憬未來,常對活動充滿熱情,也會感情用事。對社會各方面的關心程度增強,有一定的評價能力并逐漸轉化為決定自己的行為的動機,有了各自的價值取向。但價值取向不夠完善,針對高二學生的這種階段性心理特點,老師應當做出相應的引導。
三、結合教學內容,因勢利導,適時進行價值觀引導
當然,對孩子的人格引導應該是融入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的。通過學科知識教育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是以講讀為主。當文章講到“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以舊聞,考之行事”一段時,開始由文本的理解和對司馬遷價值觀的分析自然引導學生思考價值觀問題。環節設計便是讓學生交流“司馬遷遭受宮刑后,生不如死,為何不選擇死”的理由,之后寫一篇如何看待生死的小短文。當學生展示完自己的想法后,我也有感而發,給學生們說了一番肺腑之言如下:
司馬遷身為太史令,早年便有“網羅天下放以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的宏愿。人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是一面鏡子,可知得失興替。而負責編纂歷史的人則更應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從而還原歷史真象,“不虛美,不隱惡”。如果做到如此境地,也算得上是一種偉大。因為他的志向不在當下,而在千秋萬代。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一個人立身于世總應該做點什么,這樣也不枉我們在這世上走了一遭,否則當你暮年之時回首一生一片空白的話,你會為自己的虛度而感到后悔不已。一個人于家于國的價值大小關鍵由你來決定。拋開歷史不說,但就我們現在的生活而言,我們的價值又如何體現呢?
在我們所在的這座古老的小城里,有一個平凡但很執著于自己的信念的退休公安干警,他叫張金良。自從退休后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穿好自己鐘愛的軍裝,拿著個簡易大喇叭,出沒在大街小巷或者車站醫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提示行人們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每年高考,他也會出現在考場周圍,扯著嗓子提醒考生考前注意事項,維持著行人的秩序。當被問起為什么這么做時,他說:“當年我脫掉警服退休時,消沉失落了好一陣子,我愛我的職業,我想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什么?!币粋€再普通不過的老人尚且知道自己活著應當于家于國于人民有一定的作用,他用他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實踐著自己的信念,來實現著自己的價值。這種樸素的信念便是很值得我們肅然起敬的價值觀。
一個人的價值有大有小,但你只要執著于自己的價值追求,那你的價值便是最大的,當然前提是你應當有正確的價值觀。由司馬遷的隱忍茍活、以生踐志引發了我們對于個人價值的思考,希望同學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夠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開啟一段此生無憾的旅程。
總之,中學時期是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時刻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