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勇 朱曉輝 李蓉 周艷芳
【摘要】隨著現代醫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不斷涌現。作為模式之一的自主教學法也滲透到不同的學科領域中。本文結合自主教學模式在生理科學實驗課的實踐情況,探討其在培養學生中的作用。
【關鍵詞】生理科學實驗課 自主教學 教學改革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modern medicine, more and more teaching modes have emerged. Autonomous teaching method is infiltrating into different courses of different domains.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Keywords】medical function experiments; autonomou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廣東醫科大學校級教改課題2013年度項目(項目編號:2JY13056)。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55-02
為加強醫學生科學素質和基礎研究能力的培養,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基礎醫學教育內容的結合,共享教學資源,我校對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課程進行了改革,開設了新型課程——生理科學實驗。實踐證明,課程改革的思路是正確的,改革的效果是顯著的。生理科學實驗課程現已成為我校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雖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法上大多教師依然沿襲了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師講清原理、告知結果、做好示范,學生按照指導按部就班操作,然后獲得標準結果,抄錄幾段實驗結果標準解釋交上實驗報告就完成了任務,學生完全處在被動的地位,未能充分發揮實驗課提高綜合素質的作用。因此,如何改變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被動地位,顯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生理科學實驗課程在推行創新教育所要面臨的問題。以下是我校自主教學法在生理科學實驗學中的實踐過程及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
2012、2013級臨床本科小班實驗課為對象,每屆隨機抽取6個班(實驗組和對照組),共8個班248人。其中實驗組 126 名學生, 對照組 122 名學生。兩組學生入學成績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試驗組采用自主教學模式授課,方法如下:
(1)自主教學法實施前對學生理論培訓,強調要創設“預習—問題—實驗—報告”的實驗模式,即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介紹實驗背景,引出相關問題,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索答案,教師并不給出預期結果,也不予以什么原理的解釋,學生獲取實驗結果后,以實驗報告的形式對結果進行解釋。
(2)經過前面幾周嚴格、有序的訓練,學生掌握生理科學實驗課教學模式后,將重點放在自主教學方法的實施上。具體方法如下:
①課前。要求學生認真積極預習相關實驗內容,包括:實驗背景、目的、原理、步驟與注意事項。針對實驗提出一些問題。以組為單位,各組員通過合作與協商,制作PPT課件,選一名代表作為授課主講人選。
②課中。代表上臺按前面培訓的模式進行講授。之后,臺下同學提出一些問題,主講人要做解答;回答不了,主講人所在組的其他同學協助解答,最后教師做簡單小結。整個過程中嚴格控制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實驗結束后,老師匯總各組實驗結果,讓各組同學們自行分析討論并得出結論。整個過程,學生要充分發揮“老師”主導教學的作用。
③課后。學生以醫學科研論文的格式書寫實驗報告,重點放在實驗結果和討論部分,學生要實事求是地報告結果。討論時要學生主動尋求理論解釋,主動思考,學會查閱文獻。
④設計性實驗論證及確定方案時,各組成員相互合作,確定題目及方案,突出創新,然后進行答辯,選出1項具有可行性的方案進行實施。
(3)建立科學的學生評估體系。學生平時成績由原先的單純靠實驗報告成績轉為依據實驗報告成績、課堂表現及設計性實驗成績。目的是評價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1.3 效果評價
采用考核評分和問卷調查評價教學效果。
1.3.1 考核評分
內容包括理論考試(40分),實驗考核(40分)、平時成績(20分)。
1.3.2 問卷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實驗組進行教學效果評價。
1.4 統計學分析
考試成績用±s 表示,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比較采用t 檢驗。
2.結果
2.1 考試成績
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考核成績見表 1 。實驗組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理論考試中反映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客觀題得分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但反映學生綜合、分析 、歸納能力的平時成績和實踐操作考核得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表 1 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成績 (±s,分)
與對照組相比,?鄢P <0.05
2.2 教學效果評價
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實驗組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評價,評價指標主要包括:(1)生命倫理意識;(2)自主學習能力;(3)動手操作能力;(4)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5)團結協作精神;(6)綜合分析能力;(7)創新意識;(8)書面表達能力等8個。每個指標包含:(1)有益處;(2)一般;(3)無影響3個選項。調查結果發現,絕大多數同學贊成在生理科學實驗課中可以實施自主教學法,認為它能增強學生對生命倫理的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及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
3.討論
近年來,自主學習越來越引起學科教育領域的重視,成為國內外教育學界和心理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Benson[1]認為:任何鼓勵或使學生能夠更大程度地控制自己的學習的實踐都可以被認為是促進自主的方法。 國內一些高校針對自主教學模式的研究十分活躍,主要涉及在小班教學方面的研究,如醫學化學、英語及其他一些實驗課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生理科學實驗課主要是小班上課為主,具有開展自主教學模式的基礎和條件,因此可以作為生理科學實驗課程推行創新教育的一種探索。本文結果顯示,生理科學實驗課中實施自主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多數同學贊成自主教學法,認為它能增強學生對生命倫理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其間也可以磨練學習意志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高等醫學教育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隨著改革的深入,培養醫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任重而道遠。自主教學模式在醫學實驗課中實施和應用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希望自主教學法能夠和更多、更好的教學實踐方法相結合,發揮其在教育和學習活動中的優勢,從而寬渠道、多方面來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Benson, P. (2003) “Learner autonomy in the classroom.” In D. Nunan (e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pp. 289-308.
[2]陳雪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實驗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6(31):197-199.
作者簡介:
周艷芳(1978.10-),女,博士,研究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