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庭鵬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成為新的媒介方式。這能讓學生的文化視野更為開拓,也能讓學生具有良好的人生觀,同時這也沖擊著傳統的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所以高校需要探尋網絡帶來的積極和不良影響,采取措施讓網絡文化的作用更好地發揮出來。
【關鍵詞】網絡文化 大學生思想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79-01
網絡文化是一種社會現實中反應出來的文化形式,能對當前人類的生產與生活帶來一定的沖擊力。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上最為活躍的群體,他們能受到網絡文化的深刻影響。與此同時,網絡文化能促進大學生積極發展,也能帶來負面影響,使得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出現人格扭曲。所以,解決網絡文化對大學生道德行為的負面影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一項迫切任務。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一)網絡文化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第一,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十分符合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內容?,F在計算機網絡正處于逐步完善的狀態,能讓很多大學生從網絡上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而能吸取知識的營養,以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網絡,大學生能對校園的文化環境,社會的熱點以及國家的大事有著精準的認知,從而能在娛樂休閑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情感交流達到最佳。第二,網絡文化的虛擬性能讓大學生的政治教育活力性表現得更佳,特別是現代化社會,很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就要面臨就業等諸多壓力,使得學生的心理負擔在逐步加重。大學生不但能使用網絡進行資料的查閱,也能拓展外在的知識層面,網絡的虛擬性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安全感,讓他們放心的進行娛樂休閑活動,可以聽聽音樂、看看電影、玩玩游戲等環節心理壓力,調整不良情緒,讓自己的自信心增大,進而能更好的豐富當代大學生的娛樂文化生活。第三,網絡文化具有相互拓展性,這也是大學生能強化自身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主要是以報告會、演講和墻報的方式存在的,但是在網絡時代下,受到網絡開放性環境影響,網絡多是呈現出交互性。例如,網上開展的講座、BBS論壇、電子信箱等,這些能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第四,網絡文化的平等性能讓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意識得到極大的提升,網絡文化的平等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知識授權的從眾心理,使得其具體的創造性。網絡文化的高科技特點能讓學生的學習意識發生變革,從原有的學生意識的腦力勞動轉為創造新的腦力勞動,進而能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極大的發揮[1]。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沖擊
網絡文化既能帶給我們機遇,也能給我們帶來挑戰,這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大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三觀正在不斷的形成鞏固,每一個個體,都有非常好的可塑性,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其成長的方向會出現很大的變動。由于當前的的互聯網服務器中,絕大多數的掌控權在美國手中,美國能夠通過網絡對全球的問題化以及整體的工作、生活、學習等等節奏進行干擾,從而吸引大量的大學生,讓其能夠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對西方的文化和政治、經濟等等諸多事宜進行盲目崇拜。再加上網絡當中本就存在著的黑色文化、暴力文化,還有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影響等等,這些都使得大學生對于享樂、奢侈等等亞健康生活在大學生圈子里面流行開來,對大學生的三觀造成負面影響。
其次,網絡文化對于大學生的人際交流和身心健康成長都有很大的關系。網絡信息具有非常龐大的信心量,其傳播速度也不同于傳統模式。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非??欤⑶沂冀K處于不斷的更新當中,這些快速的變化都使得大學生對其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網絡當中,造成了自身時間上安排不利,以及上網綜合征的出現。這種疾病將使得神經紊亂,并且能夠引發出其他多種疾病。網絡本身具有非常強的盈利,但是隨著時間段推移,有些學生的人際關系也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非常容易出現集體意識的弱化現象,使得大學生在開展人際交流時,出現心理障礙[2]。
二、網絡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營造健康的網絡教學氛圍
校園網絡是學校為學生營造的良好學術氛圍,在此環境下學生能好的進行文化交流,啟迪學生的智慧,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得校園文化的傳播效果達到預期要求。教師需在認識到校園網絡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前提下,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使得校園文化在各項活動中有所滲透,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學生在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下能學會辨別、選擇,最終能讓網絡思想教育在校園文化環境中不斷地得以延伸和拓展。
(二)重視網絡監控和管理
網絡管理部門需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適度的對大學校園的網絡環境進行監管,必要的時候需要在服務器上面安裝防火墻軟件,利用技術將網絡上的迷信、色情、暴利、反動的信息進行過濾,清理網絡上的不健康言論。盡量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
三、結束語
網絡是媒介的主體,能更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讓學生的價值理念和身心健康得以全面的發展。但是在進行網絡文化傳播的時候,需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在引導得當的情況下能避免負面影響,進而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克敏,楊金衛,何霜濤.關于高校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調研報告[J].保定職業技術學院.2016(08):13-14
[2]杜佳.論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校園英語.2017(06):10-11
作者簡介:
胡庭鵬(1989.10),男,安徽省歙縣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