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課堂失范行為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和學風建設。為了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教師、管理者以及學生應加強課堂建設并形成合力,減少課堂失范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風建設 糾正 課堂失范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85-01
學風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學習精神與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的本質要求,是學生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學風的建設是高校校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優良的學風是提高教學質量、建立良好校風的根本保障。
課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神圣殿堂,課堂教學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加強課堂管理,是確保課堂行為規范有效落實的保障。為進一步推動優良學風建設,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和教學環境,嚴肅大學生課堂行為規范,任課老師、學生工作組、學生干部應從糾正學生課堂失范行為開始著手。
1.依據特色,制定相關規章制度
為維護課堂教學秩序,嚴格課堂紀律,建造良好學習環境,首先應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行為準則》,結合學校或學院的辦學特色,制定有關大學生課堂行為規范。例如,有關學生上課時間規定,有關學生課堂衣著規定,有關學生請假制度規定,有關學生課堂紀律規定,有關學生使用電子及通訊設備的規定,有關學生教室環境規定,有關旁人聽課規定等。
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提出對課堂文明行為的倡議,例如,尊師愛校的倡議,保護教室環境的倡議,“踐行課堂行為規范,爭做文明大學生”的倡議,課堂行為創先爭優的倡議等。
另外,為有效糾正學生課堂的失范行為,改善課堂秩序,促進學風建設,應建立健全激勵及懲罰制度。
2.全面動員,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根據相關規章制度,通過學生代表座談會、針對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政策宣講會、學生開展宣傳倡議活動、學生團日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印發宣傳材料等方式,讓所有學生了解并學習規范內容,切實理解學風建設對于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逐步調整身心狀態以便增強對學校嚴肅課堂紀律的認同感,樹立自我管理意識,形成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
3.全員參與,加強課堂秩序管理
課堂行為規范是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評價、任課教師質量評估、院系教學工作狀態、學院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評價指標,每個學生、每位老師都必須重視并積極遵守執行。各級領導和管理部門都要圍繞課堂教學秩序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努力建立和完善保障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的長效機制。組織學生工作組對學生課堂采取巡視、抽查等方式,對于學生課堂失范行為進行重點檢查。任課教師是課堂教學秩序的管理者,有責任加強包括嚴格考勤、教學組織、紀律維護、學生評估等在內的課堂管理,并對學生的失范行為進行勸導教育。同時輔導員接到任課教師反映的學生或班級違反課堂行為規范的問題,要認真記錄在案。發現問題較為嚴重的個體和班級,輔導員將對失范行為的學生進行深度輔導并進行批評教育,累犯者給予相應違紀處分。對于失范行為嚴重的班級進行主題教育班會,并對班級學生黨員、學生干部提出嚴厲要求,開展持續性教育工作。廣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參與到糾正課堂行為規范的組織工作中來,營造積極向上、共同參與的學風建設氛圍。
4.總結經驗,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學校教務處和學工處是課堂教育秩序管理的主要職能部門,負責做好課堂教學秩序和學生課堂行為的檢查評估、獎優罰劣、危機處理、調研總結、制度修訂等工作。學生工作組及學生干部對開展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不斷變更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和學習動態,及時找出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認真研究,采取及時有效的整改措施,結合學風建設工作中的工作經驗,形成合力,建立長效的工作機制。同時,加強學生信息員及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及時掌握課堂秩序的改善情況,建立學生干部參與課堂行為管理及信息反饋機制,確保糾正課堂行為工作在學風建設的良性軌道上有效開展。
優良的學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體現高校校風的基石,只有把質樸、上進的學風落到實處,才能使高校的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藏楠.基于大學生手機依賴癥背景下高校學風建設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7.
[2]王志鵬,郭小玉.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問題思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6(10):79-80.
[3]龍笑梅.大學生課堂失范行為管理策略[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33(02):129-131.
作者簡介:
盧瑤(1984.5-),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