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文 張世花 張韜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師生關系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民主平等、和諧相融的新型師生關系既是素質教育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改革的內容和任務。本文擬就當前師生關系的現狀及其形成的原因、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意義,以及重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具體措施等問題作一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新型師生關系 民主平等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和發展趨勢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網絡初審號[WW2017_1706];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015)。
【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197-01
師生關系是學校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它是指在教育過程中,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教”和“學”為中介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在有效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得以健全的充分發展,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進步和發展。
一、新課程背景下形成不和諧師生關系的原因
1.受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升學率為唯一的標準來評價學校教師。因此,教師就會以分看學生,對待學生的態度也是憑分而定。一旦被教師認定為升學無望的學生就自暴自棄,甚至會出現心理障礙。這樣一來,學生一旦行為不軌,教師就要嚴管,一嚴管就會出現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不良現象,甚至容易行為失當,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生疏,不協調。
2.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所謂師道尊嚴,就是教師凜然不可侵犯,從而養成了一種專制的工作作風。在師生交往中,某些教師違背了人與人之間在交流中所應遵循的平等、民主的原則,和學生缺乏思想交流,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甚至故意在課堂上搗亂紀律與老師作對,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日益冷漠。
3.學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先天遺傳、后天教育以及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個性存在著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必然有所不同。有的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而受到老師的批評。久而久之,他們便對教師產生了怨恨,和老師形成了敵對關系。
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意義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師生關系是否融洽與教育教學的效果、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另外,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優化師生關系可以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
三、重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具體策略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尊師愛生、和諧相融、教學相長、共創共樂的。只有深刻認識和諧師生關系的特征,我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利用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新的情感交流方式,促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1.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
教師在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中起著主導作用,教師要想得到學生的尊重,首先必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提高業務能力,盡量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面對現代社會激烈的競爭,教師尤其要加強心理調控能力,不單純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
2.優化課堂,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成績一旦落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且還會在課堂上搗亂,使教學活動受限。為了延長學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教師應結合課文做些游戲、教點歌曲、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課堂上將好差生搭配起來,采取個別、小組、集體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3.關愛學生 ,和諧相處
教師必須有一顆熾熱的心,真心關愛每一位學生,多給他們一份理解,一份寬容,一份鼓勵,端正其學習態度,明確其學習目的,充分讓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工作是個良心活,不僅傳道授業,還應善待學生,盡量課內外和學生打成一片進行各種活動,師生間相互交融,用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綜上所述,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相融的新型師生關系,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又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師生關系提供了契機,是順利地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它必將會把基礎教育的改革帶入一個明媚的春天。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