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周琪翔 曾理
【摘要】開展中學 “大課間體育活動”以實施學生素質教育為根本目標,是中學陽光體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針對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活動內容、形式、組織實施、保障和效果評價等多方面進行了“大課間活動”設計的實踐研究,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關鍵詞】陽光體育 大課間體育活動 實踐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218-01
1.前言
積極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廣泛實施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一項重要的途徑。中學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中學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學生體能,促進身心健康,增進師生情感,讓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的意識和能力,消除腦疲勞,減輕緊張的課業壓力,提高學習效率。但大課間體育活動在開展中存在一些如場地小、器材少、學生人數多等實際問題,造成大課間活動在編排形式上有局限性,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形式單調、內容枯燥”這一弊端,導致大課間活動的時間、量和強度等各項活動指標均不能達到理想狀態。因此,就如何開展中學“大課間”運動的相關問題,結合西路學校初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專項課題的實踐研究。
2.“大課間體育活動”設計的目標定位和措施保障
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在學習活動參與過程中學會自我評價、學習以及努力做一個思想品德、知識技能、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而教師承擔的職責則是指導和教育學生。針對初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實際特點,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要著力解決以下問題:首先是要制定適合學校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模式及系列化設計,然后根據校情有效開展初中大課間體育活動,構建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的評估與激勵措施。建立層層目標責任制,從學校領導到各級班主任、體育老師都要在學期考核評價考評中體現,從而保證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有效開展。要求全體教師在完成規定課時的基礎上,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建立“大課間活動制度”和“大課間活動評比制度”;加大教師的校本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參與能力;提供經費保障,建立專項活動資金,全力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3.實踐研究的主要成效
3.1重視安全教育,安全防范
校園體育活動氛圍的建立有賴于外部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三者的有機地結合,陽光體育運動才具有活力。通過大力宣傳,家校互動,延伸了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的時間。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安全防范,杜絕開展放羊式的自由活動,確保學生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安全。教師們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制定了“大課間活動任課教師和班主任安全職責”條例和“學生大課間活動安全制度”,在活動實施過程中,各級班主任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教育及活動安全教育,精心組織管理。組織管理人員定期檢查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確保安全使用,以減少和避免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安全事故的發生,學生有了更大的安全保障,就營造了良好的活動氛圍。
3.2制訂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方案,合理安排場地器材
制訂了周密有序的“江陽西路學校大課間活動方案”,將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課間活動。把快樂大課間活動時間延長到30分鐘,師生共同參與。根據學校和學生實際,因地制宜的挖掘發展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將活動內容分為一般性項目和特色項目,所有的活動內容力求內容新穎,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廣泛征求意見,集思廣意,群策群力,保證了大課間體育活動按照制訂的方案有條不紊的進行。盡量做到場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利用。由于學校操場面積偏小,我們把整個校園進行活動分區,進行區域化管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從事喜愛的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的優化,使學生對運動項目產生了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活動效率。
3.3豐富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內容,科學變化活動方式
活動分為三個板塊:10分鐘的集體做操、15分鐘的具體活動、5分鐘的調整休息。在實踐操作中,為各班級推薦了羽毛球、跳繩、踢毽子、武術、擲沙包、跳皮筋等傳統項目,加入呼啦圈、健美操、輪滑等新興項目,創編了繩操、武術操、徒手操、室內操等一系列學生易學的體育運動項目。班級實際活動內容由學校規定的三項內容和班級自選兩項內容組成。其中有《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的內容,也有新穎活潑的活動游戲,同時輔以背景音樂作為場景渲染,加之師生皆全員參與,體現了快樂學堂,快樂體育,快樂成長的體育理念。
3.4精細管理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建構評估激勵體系
建立了科學合理的管理機構,使之能自上而下,合理、規范的對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協調管理和評估,從行政領導到普通體育教師人人參與到“大課間活動”的組織管理中,責任層層落實,齊抓共管。加大大課間活動經費方面的投入,配備體育器材,如教學用具、場地器材、音響設備等,進一步完善體育場地、器材條件。著重建立了大課間活動的評價體系,不再以單一的學生是否參加大課間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的評價,重視對學生參與動機的研究,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過程評價,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促進了學生終身鍛煉意識的形成。
4.研究取得的效益
4.1有效地增強了學生體質
調查顯示全校初中有九成以上的學生都喜歡上了大課間活動,因為合理新穎的“大課間”方案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和方式進行活動,活動的時間、場地、器材都有了保證,學生鍛煉興趣得以提高,心情愉悅放松,真正體驗了快樂與健康。對于部分不想運動的學生,通過組織和有效管理,豐富的內容吸引這部分學生參與到大課間活動中來,提高了大課間活動的效率,使得每一個學生都逐漸喜歡上了大課間活動。調查顯示,自從初中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以來,師生們積極參與大課間活動后身體素質明顯增強,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顯著提高。學校各項活動中學生身體不適的現象明顯減少,日常感冒、發燒的人數已大幅減少,甚至學生不良視力狀況都有所改善。學生的運動參與意識和班級團隊凝聚力不斷增強。教師們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所以有序有效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對提高師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頗有益處。
4.2提高了教研組成員的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全體教師通過積極鉆研,充分挖掘教學素材,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教研活動,推廣教科研成果。通過“大課間”教研實踐活動,教學理念不斷地深化與優化,科研素養與教育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帶動了學校一大批優秀的班主任老師積極參與到相關體育課程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中。老師們每次參與教研組的課例學校專題研討會,都會感嘆“又得到新的力量了”。老師們的變化,讓我們的學校體育教學教研活動充滿朝氣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蔣玉紅,對陽光體育運動落到實處的理論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5期:85-87
[2]馬艷龍,陽光體育視角下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思考[J],青少年體育,2015年1期:34-35
[3]李茜,對大課間體育活動形式內容的設計與思考[J],健康教育,2011年7月: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