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孫廣勇

頌猜站在幾十米高的榴蓮樹上,揮刀砍斷榴蓮與樹杈連接處,幾公斤重的榴蓮落了下來。樹底下,他的同伴緊盯著一個個從天而降的“刺球”,在落地前一瞬間,張開麻袋,穩穩兜住。不一會兒,地上就碼放了一排榴蓮。“一個榴蓮約值300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5泰銖),一棵樹能結50至100個榴蓮,我們果園有200多棵榴蓮樹,收入很不錯。”提起今年的收成,尖竹汶府通百果園的主人叻蓬笑得合不攏嘴。尖竹汶府的榴蓮產量占全泰國的一半以上,不少出口國外,而中國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然而,4月末,泰國MOCT電視臺以“中國商人瘋狂購買榴蓮山竹”為題報道稱,最近中國商人出高價大量收購榴蓮,使榴蓮價格上漲。還有聲音指責中國電商進入泰國農產品市場,可能使泰國民眾不得不承受更高的價格。其實,早在2017年5月泰國英文媒體《曼谷商業新聞》就曾刊登報道稱,在生產、加工、采購、銷售、出口等各環節都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商人的身影,以中國、越南為主的外商逐漸掌控榴蓮供應鏈,該媒體大呼“泰國榴蓮產業面臨重大危機”,并表示“如果泰國政府不能采取措施控制泰國水果產業,總有一天,泰國會向中國購買榴蓮!”事實真的如此嗎?
中國消費者下單第二天就能收到新鮮泰國榴蓮
從曼谷驅車駛向東南,路邊滿目翠綠,不時看到大片果園。一輛輛滿載榴蓮的皮卡車駛過,公路邊有不少榴蓮攤在等待顧客。3個小時后,《環球時報》記者來到泰國最大的榴蓮批發市場——尖竹汶府能頌市場,剛剛采摘的榴蓮堆成小山,許多大貨車在裝運榴蓮,不少店家用大牌子寫著“金枕榴蓮”“專供中國”等字樣。采摘的榴蓮很快被運到附近的加工廠,有果農用小竹棍敲擊榴蓮進行篩選。經過殺菌處理、過風停放后,5-6個重4公斤左右的榴蓮裝一箱,每個海運貨柜能裝約900箱。一個加工廠每晚能裝5個貨柜、近3萬個榴蓮。泰國海關廳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頭3個月出口至國外的榴蓮達7231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價值4億8850萬泰銖。
在尖竹汶府的隆洛榴蓮果園,果農納隆高興地告訴記者,中國客商每年都來訂購榴蓮,期間各水果加工廠再進行市場競爭,果農可決定榴蓮的銷售價格。
“一分鐘8萬個榴蓮、總計40萬斤!”這是泰國金枕頭榴蓮2018年4月17日登陸天貓超市后一分鐘的銷售成績。近日,菜鳥聯合天貓、易果、安鮮達,開辟了一條中泰生鮮直達通道。在采摘后的120小時之內,金枕頭榴蓮會被送到中國19個城市的倉庫,全國1400多個區縣的消費者可以在下單購買的第二天收到新鮮榴蓮。此前,通過海路直接運至中國的水果批發市場,運輸時間約為5-6天。
經營果園近30年的本良近年以每年400萬泰銖的價格,將手中的100畝果園包產給阿里巴巴。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商人給的采購價格較高,自從合作以來,他的收入增長不少。4月24日,泰國農業與合作社部發言人頌威表示,網上銷售打開了泰國榴蓮銷往中國的大門后,榴蓮的收購價格持續升高。東部榴蓮承包園出田價格已達到110銖/公斤,高于往年,很好地促進了東部榴蓮產區的經濟發展。
對于“中國商家把持泰國榴蓮業”的說法,在泰國開設工廠的中國水果商林先生表示“這是危言聳聽”。他認為,隨著參與榴蓮產業的中國客商增加,市場競爭越來越大,會促進泰國榴蓮生產每個環節的質量和效率。客商通過高品質產品出口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果農也因高品質而獲得更高利潤。不過,確實有部分泰國民眾對高品質農產品出口存在抱怨。曼谷市民尼帕蓬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高等級榴蓮大部分被出口到國外,國內只能吃到被挑選后的榴蓮。不僅僅是榴蓮,大米等農產品也是高等級的銷往國外。”
中國水果商仍少于泰國
尼帕蓬還抱怨說,“榴蓮的價格一直在漲,果園收購價從幾年前的每公斤二三十泰銖逐步上漲到七八十泰銖。”長期在尖竹汶府種植榴蓮的果園主人猜永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四五年前榴蓮確實十分便宜,每公斤約20泰銖,后來榴蓮干、冰凍榴蓮等新工藝出現,榴蓮有了更廣泛的銷路,從亞洲擴大到歐洲、美洲等地,所以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近期,榴蓮的果園銷售價格在每公斤80泰銖左右,有時漲到100泰銖,原因是4月榴蓮剛上市,很多榴蓮園被中間商收購,這些中間商在數量緊俏時會抬高價格。等到大量榴蓮收獲時,價格肯定比目前便宜。與往年情況相比,今年的價格位于正常價位。猜永說,最影響榴蓮價格的是天氣,如果榴蓮數量減少,價格就會變動較大。今年3月泰國東部曾有過兩次臺風,導致榴蓮產量減少。但今年的整體情況還要繼續觀察,因為泰國南部、東北部都有榴蓮種植,各地區成熟階段有先后。
“中國電商從包果園者那里收購榴蓮進行銷售,相當于又增加一個銷售層級,價格自然上漲,但不會影響泰國國內消費者購買榴蓮的價格”,泰國《經濟股市聚焦》總編輯披帕對記者說,因為泰國國內市場進貨渠道與中國電商不同,像BIG-C、LOTUS等超市都是與泰國“包果園”者簽訂合同,這些人有能力掌握極大數量的榴蓮。
“阿里巴巴的進入,不會使價格產生大的變化。”猜永堅定地表示,來自中國的水果商仍少于泰國水果商,因為后者更深入鄉村,而且能更順利地雇傭到收割工,榴蓮收割是個技術活,旺季時收割工十分搶手。
“感謝中國市場,果農、收購商、出口商都掙到了錢,”泰國商會國際貿易委員會副主席班吞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價格高了是好事情,可以增加泰國果農的收入。不過政府也應采取相關措施加強對水果加工廠的市場調控,讓更多本土水果加工廠參與其中,如果他們有足夠的潛力,就不會形成外國采購商主導市場的情況。”
品嘗樹熟榴蓮,促進旅游業
在羅勇府直轄縣有一個經營了幾十年的亞達榴蓮園,種植了200多棵榴蓮樹,還有其他水果,曾獲得泰國工業部頒發的旅游業金獎,被羅勇府列為必去的50個景點之一。果園主人苯成把一大塊剛切開的榴蓮放入記者口中,幽默地說:“來,你替杰克·馬(馬云)嘗嘗我的榴蓮,都是樹上成熟后采摘的。我既不擔心也不關心阿里巴巴來收購榴蓮,我的果園根本不愁銷售。中國商人收購榴蓮對泰國顧客沒有影響,因為泰國和中國市場的進貨渠道、銷售渠道都不相同。”
在亞達榴蓮園,不少泰國游客和外國游客在品嘗各種水果。苯成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的榴蓮都是在樹上成熟的,而運往國外的一般是八成熟,口感自然不同。每天約400位客人來吃水果,每人400泰銖,一年下來收入真不少。”羅勇府旅游與體育局局長蓬阿南對記者表示,羅勇府以海島、沙灘、森林等自然風光出名,在4-6月水果收獲季節,羅勇府將旅游、體育與水果結合起來,提升了旅游業收入。“中國游客是泰國的第一大客源,歡迎更多中國游客到泰國東部旅游。”猜永對中國電商的進入表示歡迎,“通過網絡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泰國榴蓮。榴蓮有幾十個品種,以前大家只知道金枕頭榴蓮,電子商務可以向顧客介紹更多品種,供貨渠道也更多。可以肯定,中國電商的進入不會對榴蓮市場產生負面影響,至于未來影響還要長期觀察。”▲
環球時報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