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晶晶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迅速增長,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國外汽車、電池廠商也緊盯中國市場,試圖從中分一杯羹。
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就宣布力爭2030年實現電動化汽車年銷量550萬輛以上。該公司明確表示,自2020年起,加速以中國為首市場的純電動汽車導入。在中國之后,豐田將按照日本、印度、美國、歐洲的順序依次導入。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關室室長徐一鳴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中國旺盛的消費需求促使該公司決定加速產品導入。“從全球范圍來講,美國、中國以及歐洲,對于電動車的需求和法律法規的要求都是最嚴格、走在最前面的。”
不僅是電動汽車,豐田還宣布與松下探討在車載電池領域進一步合作。松下是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主要的電池供應商。松下將電池生產視為其實現2022年汽車產業相關收入翻倍的關鍵。為實現這個目標,松下一直在擴大其全球的電池生產能力。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松下在江蘇省無錫市的鋰電池工廠將量產電動摩托和低速電動汽車等使用的車載電池,計劃從2018年度開始供貨。該工廠此前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電池。韓國LG化學在中國更多是投資新能源電池等先進材料生產線。2015年10月投入運營的LG南京新能源電池工廠,可滿足超過5萬輛純電動汽車和超過18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汽車的動力需求。
在外資廠商迅速擴產的同時,國內電池巨頭也不甘示弱。去年底,成立僅6年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對外公布了創業板IPO招股說明書,擬募集資金131.2億元,投資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動力及儲能電池研發項目。比亞迪在美國已建成首家中國獨資大巴工廠,也是北美地區最大電動大巴工廠,并相繼在巴西、匈牙利、法國等國籌備建廠計劃。比亞迪正在拆分電池業務,以獲得更大競爭力。
近年來,在中日韓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動力電池各方勢力角逐日漸明顯。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松下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的電池市場占據29%的份額,其競爭對手LG化學、比亞迪、寧德時代分別占13%、10%和9%的市場份額。中國化學和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認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延期三年、“雙積分”政策落地、車企陸續宣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等利好政策助推,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和擴張會繼續加大加快,整個動力電池市場將呈現中外巨頭企業相互博弈的產業新格局。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與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鄭甲兔對《環球時報》說,雖然就總體性能指標而言,我國自主品牌的動力電池與其國外競爭對手相比無明顯差別,但其電池的穩定性、持續性與競爭對手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劉勇表示,從技術路線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電池生產商主要采用磷酸鐵鋰電池,而日韓企業較多采用三元材料電池。三元材料電池在能量密度等關鍵數據上,仍然高于磷酸鐵鋰電池。
劉勇認為,得益于智能制造技術和先進的工藝流程,外國電池廠商的產品優于本土品牌,但它們與中國企業競爭面臨成本壓力,要想在中國市場取得更大市場份額,還得在系統效率、安全性和成本上進一步改進。如何在提高電池整體性能的同時進一步降低價格和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電池回收與再利用技術解決方案和商業模式創新上),是動力電池企業今后一段時期主要解決的難題。“長遠來看,外國電池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后,有望促進我國電池和智能裝備技術進一步提升”。▲
環球時報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