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5月11日文章,原題:震后十年,四川小鎮重建之路映秀鎮——這座群山環抱之中的小鎮如今最惹眼的建筑是鱗次櫛比的改造成餐館和旅社的漂亮石樓。第一眼望去,映秀更像是一座旅游新城。事實上,映秀鎮現在的模樣早在2010年就已初具雛形。2008年汶川遭受8.0級特大地震,地震造成6萬多人喪生,逾37萬人受傷,大量人口被異地搬遷安置。
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映秀處于震中位置。地震造成當地5000多人死亡,映秀80%以上的建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地震之前,映秀鎮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以及小型工業。草木蔥蘢的山丘點綴著零星的村莊,一派自然恬靜的山村景象。10年前的那場地震摧毀了映秀百姓賴以生存的土地。地震之后,政府給予四川受災地區總額1萬億的財政重建資金。作為受地震影響最為嚴重的映秀便成為四川災后重建最受關注的地區。
寄希望于旅游產業能夠成為拉動映秀震后經濟重建的重要引擎,映秀官方提出了“發展大旅游,培育大工業,建設大企業”的發展目標。映秀成為旅游之地的新角色來源于中央政府的規劃理念“要引金鳳凰,先栽梧桐樹”。
災后重建工程由來自成都的知名建筑設計企業擔當,一條連接成都和映秀的新高速公路將兩地的出行時間縮短為一個半小時。與此同時,映秀當地政府也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各種政策利好。一家在云南麗江運作旅游項目的公司積極響應映秀政府重建號召,該公司在汶川設立了分公司,并在映秀打造了新的度假園區,還配套有茶吧、日光浴場等附屬設施。一些映秀居民紛紛投身家庭旅游產業,將自家院落改造成農家樂等休閑娛樂場所。
除了文化旅游,一座地震遺址紀念館也在映秀拔地而起,博物館向公眾展示地震發生之時的場景以及政府及時進行震后救援的各種舉措。▲
(作者艾倫·郭,趙觀潮譯)
環球時報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