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由于我國的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以及方式逐漸變化,使得相應農產品的供給模式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以往的相對短缺變化成結構性過剩等,同時,各類農產品的交易方式也顯現出了其他特征,人們對于農產品質量的需求也愈發旺盛起來,在為農產品市場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了新的挑戰。本文將對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的創新進行研究以及分析。
關鍵詞: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創新
一、以農產品經營理念為角度進行的營銷模式創新研究
(一)綠色營銷
我們應力求制定出可以促進農產品經營可持續發展的計劃以及方案等,重視將綠色生產理念合理融入進實際的農產品經營過程以及生產過程中,并嚴格遵循綠色化標準進行相關工作。同時,進行高質量的綠色產品開發工作,有助于使得農產品的經營以及生產方式更好地與不斷發生變化的消費者實際需求相適應,有助于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競爭力提升,有利于提升其在市場中所具有的優勢性。此外,依照相應的綠色營銷要求,則應注重于向以往所使用營銷模式的每個環節中適時添加綠色因素,以使其均可以形成具備自我特點的個體。所以,首先,需要將所制定的品牌戰略與綠色產品觀念加以結合。其次,應重視對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合理擇選,有助于推進綠色營銷模式更好地將自身的實效性作用良好地發揮出來。最后,應對綠色農產品的設計、原料擇選以及包裝等環節,進行嚴格的監督以及管控,有助于使得所生產農產品更趨于環保化。
(二)品牌化營銷
首先,應實施良好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品牌診斷操作,以為相應農產品的品牌進行準確定位,有利于后期的營銷工作順利實施。而想要對農產品進行有效的品牌診斷,則應重視對農產品的歷史加以了解,并對其未來規劃等進行合理明晰,同時,應明晰相應企業的品牌狀態,進而對其所處的發展階段進行確定,以便更好地掌握其所具有的綜合競爭力。其次,應實施高質量的農產品品牌戰略方案設計工作,因此,需要重視對所設計方案的使用過程進行嚴格監管,以確保其實效性可以良好地發揮出來。在進行具體的品牌營銷時,應注重品牌內容、屬性以及管理體制等中存在的問題。且此類問題也是在進行產品營銷方案設計時應重點注意的。
綜上所述,有效提升農產品品牌營銷質量的方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應確立農產品品牌于相應品牌建設工作中的存在價值,并重視創設出而完善的品牌信息是被體系,同時力求將該體系的實效性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二、對現如今已經存在的各農產品品牌相關資料以及信息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掌握,并通過分析其分布狀況的方式,了解到我國具有較為出眾品牌的農產品產業主要為種植業,由此,便可以以相關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設計出實效性較高的品牌戰略方案。三、嚴格依照所設計的農產品戰略方案實施各環節工作,并應對農產品品牌的發展狀況等進行合理明晰,同時,以農產品所具有的季節性以及地域性等特點為基礎,實施相應的品牌方案設計工作,以使得最終的農產品品牌可以良好的與相應區域所具有的環境以及氣候特征等相適應,有助于減少農產品品牌在具體延伸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進而有利于其更好、更順利的發展。
二、連鎖營銷創新模式
第一,建設農業生產基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農業生產逐漸趨于規范化。據相關的實踐分析指出,倘若在實施具體農產品生產的過程中,可以保證貨源的供給具備良好的穩定性,那么便可以有效提升相應農產品的生產效率以及整體質量,有助于推進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立進程。而使得農產品的生產不斷趨于規范化,不僅有助于促進貨源供給的穩定性提升,也有利于促進農產品整體質量的提升。此外,基于農業規范化生產規模的逐步建立,使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實際需求日益提升,并要求在具體生產農產品的過程中,嚴格依照國際化的生產流程以及標準,有助于促進我國農產品重量以及外包裝等更趨于標準化和規范化。與此同時,推進農業生產規范化基地建設進程,有助于促進農業規范化宣傳范圍的擴大以及模式更趨于多元化,對促進相應人員的農業生產規范化意識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第二,重視創設出具備較高實效性的農業合作社。究其原因,農業合作社主要指以家庭為主要經營主體的農民個體,為了優化自身的生活以及生產環境,以遵從自我意愿以及平等互惠為基礎,自行依照合作社所制定標準,采用固定手段,以經營某一種農產品為目的而構成的組織。農業合作社不僅具備相對較高的市場競爭優勢,其于農產品的流通方面等也可以發揮出較大的影響力作用。
連鎖經營模式發生改變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的產生。在具體進行農產品供給的過程中,需要多種元素進行合理的相互配合,因此,其中所涉及的每一種元素都具備較強的不可或缺性。同時,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管理質量的主要方式使得相應企業可以建立出具有自身特點的市場競爭優勢,以促進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第三方物流公司也應著重于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質量,以使得自身的物流體系可以愈發趨于系統化以及信息化,另外,應重視引進多種現代化的先進設備以及進行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等,有助于有效降低自身的農產品配送壓力以及所產生的運輸成本等。
結論
總之,想要有效促進我國農產品的營銷質量提升,則應重視對農產品市場營銷所具有的重要性意義進行合理明晰,并應通過對與其有關的各種具備良好創新性的策略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及合理應用的方式,促進農產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對促進其更好地適應于現如今的市場發展潮流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蔡文著,楊慧.農產品營銷中心理契約治理機制模型與測量研究[J].當代財經,2016(09):77-87.
[2]黃夢思,孫劍.復合治理“擠出效應”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績效的影響[J].中國農村經濟,2016(04):17-30+54.
作者簡介:
朱俊峰(1981.1- ),男,漢族,浙江義烏,工程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農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