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寧
摘要: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激勵機制的融入是人性化管理者理念的一項具體表現。企業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只有調動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價值潛力,才能夠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本文圍繞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運用價值、常見問題及具體強化措施進行研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激勵機制;企業管理;積極性;動力
從根本上說,企業激勵制度的建立能夠保障企業日常活動的順利開展,進一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因此,探究激勵機制的價值意義,推進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對企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價值含義及發展優勢
(一)激勵制度是企業實現目標的強大動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知識資本的構成需要企業財富的積累。企業如果離開人才培養,就會寸步難行。企業作為人力資源匯集的重要平臺,成了企業實現現代化管理的重要體現。使企業在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中,更好地滿足企業經營、生產核算、組織銷售等方面的發展需求。企業在締造績效任務的同時,將激勵工作和員工工作素養融入一起。因此,采用激勵制度,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環境,提高員工的工作質量。為企業和諧生產環境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二)激勵制度是提高團隊建設的重要保障
激勵制度的建立能夠進一步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增進員工的工作效率。企業管理者要在實行企業組織培訓的過程中,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評價機制。在具體的工作進程中,對于員工的具體工作行為,要給予表揚。把團隊建設融入整體工作中。要從物質待遇和晉升方面著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員工能夠在團隊建設的過程中,更加主動地學習各項業務,提高團隊建設的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員工主動學習業務,激發員工的工作創新精神,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益。
二、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分類
(一)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指的是企業管理者通過工資、績效、獎金等經濟物質形式對員工所進行的一種激勵模式。物質是人類的第一需要,也是人們從事一切活動的基本原因。物質激勵在企業管理中,是一種最為常見、高效和直接的激勵方式。物質激勵能夠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滿足員工最為基本的生活需求。從物質激勵的具體特點上看,其主要表現形式可以體現為工資、獎金、津貼、福利、股票等等,主要以一種正向激勵的形式來體現。
(二)精神激勵
精神激勵也被稱為“目標激勵”,指的是通過各個群體以及個體的共同努力所實現的一項管理措施。企業作為一個龐大的運行機構,能夠通過群體以及個體的共同努力,把企業的總體目標分解成為若干個工作目標。在建立工作目標的基礎上,以精神化的鼓舞,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運用目標激勵的過程中,使員工的工作能夠得到充分的調動。在推行目標激勵的過程中,使員工能夠將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緊密融合在一起。通過言語行為激勵,加深對企業員工工作的肯定,以眼神動作、肢體語言等形式,充分喚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和創新動力。通過采取情感引導等形式,使企業員工能夠在精神激勵的塑造中保持良好的發展成效。
(三)獎懲激勵
獎懲激勵是相對于正面激勵而言的,它指的企業在推進過程中,以合理的獎懲激勵制度,對員工的行為實行警告、批評、處罰、處分、開除等負面激勵形式。大量實踐說明,企業在獎懲措施上如果運用得當,能夠保持適當的形式和方法,對員工產生積極的激勵效應。減少企業員工的負面情緒,使企業員工能夠在激勵機制上,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獎懲激勵制度如果運用不當,會引起員工的不滿,使員工在工作中出現消極對抗。同時,借由獎懲激勵衍生出良性競爭等形式,滿足企業員工對于個人情感體驗的需求,使企業的發展能夠保持穩定發展。
三、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很多企業管理者都將人力資源作為現代企業的戰略性資源,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企業對現有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重視。導致企業中相當一部分的人才資源被埋沒,企業管理者對于激勵機制的融入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對激勵管理制度的忽視
在企業管理中,很多企業在整體認識上存在著較大誤區。一方面,激勵管理制度不同于獎勵制度,很多企業管理者對人才管理不夠重視,忽視了激勵管理制度的塑造。另一方面,激勵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夠全面,企業要想轉變發展觀念,就要把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資源來進行。進一步提高管理者的素質,把激勵制度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二)對企業評價體系的漠視
很多企業在評價體系的建立上,缺乏一個明確的獎懲評價標準。在企業發展中,一些管理者憑借著個人的好惡和倫理道德,對員工的激勵行為缺乏公平性。導致企業評級制度的建立不夠全面,激勵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偏頗。企業內部評價和激勵機制有所缺失。從企業競爭機制上看,企業管理者要通過績效制度、培養等形式,建立全方位的統籌,使企業員工的各項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
(三)對員工激勵方式的單一
當前,很多企業管理者都采取了單一的物質激勵措施。將“激勵機制”等同于“獎勵機制”。從我國企業整體發展局面上看,激勵方式的塑造仍然較為單一。很多企業管理者都重視物質激勵、強調獎金和經濟收入的重要性。而不注重對員工進行非物質激勵。從整體上忽視了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相互融合。企業員工的歸屬感不夠、主人翁意識不強。
四、如何增進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一)制定科學豐富的激勵制度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表達,人的具體需求呈現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方面。在整體企業管理制度上,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因此,企業制定激勵機制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多項激勵措施,進一步改變企業管理的思維模式。建立起適應企業特色、時代特點和員工需求的企業管理體系。在激勵體系的構建上,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逐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管理者要從工作性質、領導行為、個人發展、績效福利等方面入手,依據企業員工的具體類型和特點制定激勵制度。在滿足員工生產、發展、提升需求的基礎上,尤其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性。
如,對于20-30歲的年輕員工來說,他們比較看重未來的發展前景。對工作發展空間的要求更高,在工資中穩定性不足,“跳槽”現象十分嚴重。而30-45歲的員工,對于企業的要求則體現為工作的穩定性、福利待遇等方面。從員工的自身學歷上看,擁有較高學歷的人需要在物質利益上,進行更大的滿足。尤其是要從精神方面,對企業管理制度進行多方的滿足。從工作環境、工作興趣、工作任務等方面,使企業員工的自身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尤其是要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員工的個體差異,形成一個科學完善的激勵制度。
(二)建立工作嚴謹的執行制度
激勵制度的推行首先體現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制度上。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在推行激勵制度的過程中,要用一定的企業文化塑造人。使企業文化真正融入員工的價值觀念,能夠把長遠的企業目標形成工作實踐。以員工認可的文化管理形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長遠的動力。企業管理者要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和建議,以大多數員工認可的制度,實現激勵制度在企業工作細節上的推行和落實。并使企業管理措施能夠在嚴格的執行中,保持長期堅持的發展理念。將考核制度和我也管理融入起來,進一步激發員工的競爭意識。使企業將外部的競爭壓力轉化為內在推動力。充分激發個人潛能,在具體的工作制度上,所及與激勵相關的信息,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如北農集團通過員工持股計劃,使員工在五年內達到股份分配。通過這一激勵制度,使企業內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在企業管理中,“激勵”這一詞通常指的是管理者用以激發員工工作動機所采取的各項方法和手段。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能夠努力履職盡責,完成企業各項工作。努力挖掘員工自身的價值,使企業能夠在制度建設中,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影響。一方面,合理的激勵制度能夠促使企業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保持吸引力,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吸引更多專業、優秀的人才,使企業能夠保持更加長期穩定的發展。另一方面,激勵制度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強大的工作動能,讓業務能力相對不足的員工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業務相關的知識技能。提高企業員工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員工能夠在企業管理中,肩負起崗位職責和工作使命,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使激勵機制在企業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靜,孟濤.企業管理中激勵理論的運用[J].河北企業,2015(07)
[2]陳海濤.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5(01)
[3]夏偉.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