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北戰
摘 要: 本文結合師德考核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考核標準可操作性差、考核結果標準化、考核重視不夠等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師德考核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教師 師德建設 師德考核
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已成為國家與社會的共識,更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師德考核是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師德體現和應用的重要環節,結合學校的實踐,下面分析師德建設中師德考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加強和改進師德考核的對策。
1.師德考核現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指出:教育大計,教師文本,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促進教育改革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強調要加強師德建設。教育部、中國教科文衛體工會全國委員會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教人〔2011〕11號)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等6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進行了規范。據媒體報道,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期間的重要講話精神,改進師德建設,教育部梳理了散見于不同文件的高校師德內容,研究制定了《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劃出了被稱為“紅七條”的師德禁行行為。黨和國家對師德建設工作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師德考核是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程序,師德考核結果更已成為教師獎懲、培訓、聘任、辭退及教師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在教師資格、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和聘任等方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筆者所在學校師德考核每學期開期末組織開展一次。考核先由教師所任教班級全體學生網上評教,教務處負責把學生網上評教結果發放各教學部門。教研室根據同行教師和所任班級學生的評價意見提出教師師德考評意見,經所在系、部審核,最后由學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組織、人事、教務等部門參與,對每位教師的師德表現進行考核并確定評價結論。師德考核結果是教師職稱評定、聘任、晉升等方面的必需材料。
盡管師德建設在不斷加強,師德考核工作更加嚴謹細致,考核結果的使用更加嚴格,但有時師德考核優秀實際并不優秀,此中原因很值得深思和探究。
2.師德考核存在問題分析
2.1師德考核標準未細化,可操作性差。
《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六個方面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進行考核,考核標準全面,方方面面都點到,初看是“無所不包”,卻是“大而無當”,有些指標實際操作時“無所適從”。如規范指出,敬業愛生要恪盡職守,甘于奉獻;終身學習,刻苦鉆研;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以上表述確實都是敬業愛生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俺尸F出該清楚的都清楚,是模糊的仍然都模糊的特點,比較原則、抽象的師德規范引致規范實施欠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1]。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生活中哪些行為是符合規范要求的,哪些是相背離的,往往很難準確把握好尺度。到自治區、學校一級又未進行針對性細化,導致可操作性差。
2.2師德考核程序化,結果標準化。
師德考核程序從學生到教研室到系部到職能部門,總共經歷了四個步驟,但師德考核的標準是統一的,學生、同行、職能部門對自身在師德考核過程中所承擔的任務并非那么明確,以致拿著統一的標準做著一些本不屬于自身職能的事情,使得考核過程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敷衍了事,原本嚴謹的考核程序往往變成“走過場”。最終,各個考核環節的參與者習慣性應付師德考核過程,師德考核結果基本優秀且期期如此,師德考核結果呈現出“人人如此”的標準化。
2.3師德考核難“精準”。
師德考核結果不“精準”主要體現在:一是人情分,各個環節參與者考核教師師德時摻雜人情分。學生對任課教師多存“敬畏”之心,且在期末考核前進行網上評教,學生一般不會亂給低分。教研室里的同事彼此都是被考核者,在教研室考核討論時,更多是走個程序,沒必要相互為難。職能部門對此類程序化的考核多程序化處理。二是作弊分。某些教師會跟學生提評教要求,干擾學生評教的客觀準確性,挫傷認真授課教師的積極性。
2.4參與者不重視。
師德問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某些領導實際考核工作往往過問不多,研究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問題較少,把師德作為例行公事,按部就班的多。師德考核結果的使用區分度低,教師很少會因為師德考核問題而影響評先評優、晉升加薪,導致某些教師對待師德考核不重視,淡忘“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
3.師德考核機制建設對策
師德考核要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考核標準必須是細化可執行的,考核參與者責任必須明確,考核結果的使用應獎懲分明??己私Y果有用才能促使師德考核各個環節積極參與師德建設,使教師師德水平有所提高,最終使學生受益。
3.1師德考核標準應量化,確??蓤绦小?/p>
在評價標準細化量化上,要結合教師具體工作實際,明確規范中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等六個方面的具體表現,分解成可量化、可執行的具體指標,使高校師德評價便于操作,讓教師有針對性地執行。
3.2師德考核應分工落實責任,多方收集數據。
參與考核的部門和個人所執行的考核內容和所擔負的責任要明確,各個環節所承擔的考核內容應該是有針對性和側重性的,不應過多相互交叉。學生側重考核的應該是任課教師授課各個環節的師德表現;組織部門側重思想作風、考核評價、晉升調整等方面;人事部門側重出勤、獎懲、處分等方面;教務部門側重教學質量、科研、培訓等方面,其他相關部門應根據部門職能分解各項指標。各部門只負責所屬部分的考核內容,考核從每學期開始進行,持續到學期結束。期末,所有考核材料匯總形成教師個人師德檔案。師德考核牽頭部門綜合所有考核材料形成最終師德考核結果。
3.3師德考核結果使用要有效,獎懲分明,體現出區分度。
目前的師德考核只對嚴重失德的教師進行相應處理,其余教師都為優秀,獲得師德考核優秀的教師之間不管分數高低,待遇基本一樣。師德考核結果使用要體現出區分度,可以參考評優的做法,按一定的比例給予師德優秀且分數較高的教師更多的獎勵,在給予物質榮譽獎勵的同時在職稱、晉升、評先方面予以更多的傾斜,讓真正師德優秀者得到認可,得到激勵,讓后進者警醒、學習。
3.4強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師德建設內生動力。
“規范如果不能化作主體的自律意識和自覺行為,規范制定得再完美也終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2]。師德考核的長效機制建設核心是要強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師德建設內生動力。強化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很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地位,保障教師的應有權利。
一是要形成尊敬教師的良好社會風氣。社會尊重教師,教師是不可替代的專業技術人才,是科教興國的根本保障;學校尊重教師,給教師營造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人生理想的良好環境,讓教師有成就感,有歸屬感;教師更要自重,這是社會、學校、學生、家長尊敬教師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地位提高的核心要義。
二是提高教師待遇。離開待遇談奉獻,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要用待遇留人,讓更多優秀的教師不在浮躁的社會中患得患失,讓他們甘心在平凡的三尺講臺發光發熱,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終身。
三是保障教師的應有權利。給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科研和學術交流、進修培訓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讓教師通過努力有成長發展的空間。同時,讓教師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真正體現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4.結語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德是關鍵,改進師德考核機制,提高教師師德水平,才能真正讓廣大教師肩負起“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從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長遠發展出發,做到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學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才能做學生成長成材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人民的教育事業擁有這樣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才能真正大跨步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實現科教興國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春艷.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師德建設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8.
[2]張寧娟.師德規范:行走在他律與自律之間[J].中國教師,2007(45):18-20.
[3]劉爭先.師德建設不可簡化為束縛教師考核的指標[J].中國德育,2014(10):62-63.
[4]王燕妮.對實施《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