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 要: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后,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如何提質增效成為了當前的關鍵所在,故本文從多個角度加以研究,提出提質增效的方法與對策,為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與保障。
關鍵詞:國有建筑施工企業;提質增效;信息化
在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國有建筑企業需要保持定力,從本質出發,將效益理念落實到生產過程之中,發揮好技術優勢與建設作用,真正實現精細化管理,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發展質量,增加企業效益。
一、提質增效的含義
在建筑施工企業競爭白熱化、經營微利化的大環境下,積極做好提質增效已經成為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做好提質增效工作必然需要不斷創新與整合,落實好重點任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滿足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需求變化,實現全面性與靈活性。
二、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做好提質增效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提質增效是國有建筑企業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其意義也表現在諸多方面:第一是能有效推動國民經濟穩定發展。從整體角度分析,國有建筑施工企業是當前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為進一步保障民生,提高綜合國力,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需要從實際出發,做好提質增效工作;第二是能夠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分析,供給側結構改革已經成為了關鍵所在,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重要內容。第三是能幫助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適應市場環境。當前國內經濟面臨多重矛盾挑戰,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難點、問題不斷涌現,深度做好提質增效工作,有利于企業瘦身健體、轉型升級。
三、國有建筑施工企業提質增效的對策
(一)信息化是提質增效的動力
從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發展趨勢來看,要搭乘互聯網+的快車,將建筑企業的運營邏輯融入其中,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建筑施工企業在應用信息化方面存在重要的問題,比如項目管理標準化程度較低,信息技術推廣困難,互聯網技術人才缺乏,傳統觀念難以轉變,對此筆者認為需要從本質上出發,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是堅持三有原則,分別是“有用、有效、有根”,所謂的有用是指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應用信息化的時候,需要從實際角度以及發展應用出發;有效則主要是指在整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以提高效率為主;有根是指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應用信息化中要落實到實處,將其應用到工程項目之中。
第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大力推進信息化的深化應用,推動各類信息資源的有效集成和高效利用,通過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優化管理流程,加強成本管控,實現信息化與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的有機集成和統一,進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加強項目管控水平促提質增效
在項目管控過程中,如何確保各個環節都有序開展、合理運行,是提質增效的關鍵所在。為此,在項目部基礎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確保施工安全。在國有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中,安全占據了首要地位,所以需要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加強安全監控力度,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第二是提升工程質量。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需要積極落實安全質量終身責任制的基本準則,以責任落實規范施工,促產促效;第三是確保建設工期。工期是對業主的承諾,也是國有建筑施工企業信譽的重要表現,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計劃,還需要實施項目預警,做好工期監督。
新形勢下,提質增效工作是全面性、系統性的,針對施工項目,還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落實“開篇布局”工作。按照方案預控、成本預控、過程預控這三項預控原則,對新開項目在施工組織、組織機構、管理模式、技術方案、要素配置、隊伍管理、成本測算與控制、變更索賠、安全質量、管理目標進行策劃。
2.落實“雙預控”制度。認真扎實做好項目前期籌劃、方案策劃、措施細化、責任成本預算剛化、考核指標量化工作,在項目啟動時就確定成本目標和各項經濟指標,以各項工作目標為導向合理配置資源,層層分解落實,嚴格把控項目整體進程。
3.強化項目績效考核。重點抓好“五個必須”,即項目上場6個月內必須簽訂績效考核責任書;項目管理團隊及其他管理骨干必須全面交納項目風險抵押金;風險抵押金必須由個人繳納、嚴禁公款墊付;在嚴格項目終期考核的基礎上,每年度必須進行過程考核;項目考核結果核實后,做到真獎真罰,并將獎罰錄入項目管理業績庫。
4.加強清收清欠工作。對已經結算的工程款、到期的投標、履約和質量保證金要限期收回,暫時不能收回的債權要完善確認手續。對已完工項目必須及時確定收尾階段的任務和責任目標,編制收尾階段費用開支責任預算,及時收回銀行賬戶的管理權。要堅持“項目不結清,責任不解除”的原則,對工程最終結算和債權債務清理,項目經理必須負責到底。
5.強化二次經營創效。第一是加強標前預測,做好投標前效益評估,以成本底線決定投標報價,確保創效源頭;第二是強化變更索賠,項目部負責資料積累,建立臺賬,提前咨詢,積極跟蹤;第三是加強責任成本控制,改變“管現場不管成本”的現象,建立工程數量核算臺賬制度,將工程數量分類核算和控制,建立物資材料臺賬制度,實行限量定額發料,建立驗工計價制度,規范已完工程量的簽認。
(三)從改革創新角度提質增效
國有建筑施工企業在提質增效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是堅持質量與效益并舉,在建筑施工企業的發展中緊抓質量是關鍵所在,但是同樣需要緊抓效益,要從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等方面出發,合理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轉化率,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第二是以創新拉動提質增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要順應技術潮流和市場要求,積極開展經營模式、組織結構、技術技能以及外部協同聯動等維度的創新,完善企業內部的創新激勵機制,營造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第三是打造節約型綠色建筑企業,要從施工方案、施工材料、施工進程等角度出發,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企業發展始終,將資源節約意識在全體員工中入腦入心入耳,推動企業和諧健康發展。
(四)實施全過程標準化管理
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嚴密分工和廣泛協作基礎上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標準化。企業標準化管理是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加強科學管理、促進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首先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制度保障體系,以自身生產經營實際為出發點,制定科學的、細化的、量化的標準,并建立相應的約束、監督機制,以制度為準繩保證經營管理不走樣、不變形;其次要加強流程優化,在保證順利開展工作、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分解現有流程,權衡重要程序、突出關鍵程序、去除冗余程序,強調重點、化繁為簡;最后要突出需求導向,建立以以滿足業主要求為根本的有效標準體系,保證工程質量能得到社會認可和建設單位滿意。
綜上所述,在國內經濟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國有建筑企業要想真正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需要深度把握市場變化,迎接挑戰、把握機遇,需要以信息化建設為依托,以加強項目管控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標準化管理為保障,在全面整合企業自身各方面有利資源的基礎上,補齊短板,苦煉內功,樹立必勝信念,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推動各項工作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孫璟璐. 信息技術:建筑企業提質增效的核動力[J]. 中國建設信息化,2017,(02):10-13.
[2]段德春. 工程預算在“提質增效”管理中的應用[J]. 銅業工程,2017,(03):23-26.
[3]倪健.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 確保全省國有企業平穩發展[J]. 今日海南,2016,(0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