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玥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新聞已經成為主要的新聞播報形式之一。我國的網絡媒體對負面新聞的重視程度明顯比正面的新聞報道較高,大量的負面網絡新聞的報道不僅損害了網絡教育的形象,甚至影響了教育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本文重點對網絡負面教育新聞的過量現象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網絡教育形象;負面教育;新聞報道;分析
引言:負面新聞在辯證的角度來看具有其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它能引起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某一事件和某一現象的重視程度,進而加強對社會負面行為的管控。同時,它還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動蕩,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在網絡教育中,還會有損網絡教育的形象,嚴重的影響了我國的國計民生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
一、網絡負面新聞教育概述
負面教育新聞是指與教育領域相關的對負面新聞的報道或者對具有負面價值新聞的報道。此類報道在內容上與教育相關,并在社會上產生了負面的效用。在自媒體發展如此繁榮的時代,信息的具有十分快速傳播速度和十分廣泛的傳播范圍,從近年來的負面教育新聞來看,主要的報道內容大都為校園暴力、虐童事件、校園造假等。從負面教育新聞的涉事主體來看,主要為學生、教師、校長等。就目前的網絡公共媒體和自媒體而言,負面教育消息的數量和形式越來越多,這是各大媒體只考慮自身效益和影響力的必然結果[1]。
二、網絡負面教育新聞的影響
(一)引發公眾對教育的不滿
網絡媒體在進行負面新聞事件報道時,只是簡單的暴露新聞事件,并沒有分析新聞事件背后的原因,也并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公眾對教育的不滿,甚至會引起嚴重的沖突,進而激化了社會存在的矛盾。一些網絡媒體為了引起公眾的重視,提高自身的利益,刻意的營造新聞氛圍,嚴重的引發了公眾對教育的不滿。
(二)影響教育者的工作積極性
大量的負面新聞以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噱頭,嚴重的損害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形象,公眾在大量負面新聞的洗腦下,對教育工作者產生了嚴重的不滿。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缺乏了職業感和自豪感,嚴重的影響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甚至影響了教育的質量。
(三)影響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網絡媒體反復的對教育負面新聞進行報道,大多數的社會公眾在缺乏辨別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同時,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深信不疑,甚至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甚至對教育的整體視野產生嚴重的質疑,并失去了對教育事業的信心,進而引發更嚴重的教育危機。
三、網絡負面教育新聞的反思
(一)科學控制負面新聞報道數量
具體來說,負面教育新聞也是新聞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一定的新聞價值,不能予以割舍。但是,大量的負面教育新聞會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嚴重的影響社會的穩定。網絡媒體在不舍棄負面新聞報道的同時,要盡可能的降低負面教育新聞對社會的不良影響,要科學的控制負面教育新聞的報道數量,盡可能的保證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之間的比例平衡。負面教育新聞不能作為主要的噱頭成為各大網絡媒體主要報道的內容,網絡媒體成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為了促進社會更好的發展,保障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信息多元和開放的時代,對負面的新聞教育做到是適量的報道,能夠有效的降低負面新聞過度報道引發的不良后果,并在報道的內容上進行合理的分配。控制負面新聞和正面新聞之間的平衡,要注重新聞數量比例之間的平衡,保證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之間的空間分配的平衡,同時要對負面新聞進行客觀和全面的報道,并對負面新聞的事件背景和產生原因進行客觀的分析,從而降低負面新聞對教育事業的消極影響。
(二)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新聞的報道要遵循新聞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原則,并堅持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在大量的負面教育新聞的背后,很多媒體為了吸引公眾的眼球,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以標題黨的形式吸引觀眾的閱讀,同時,在新聞報道中對新聞事實過度的夸大,對某些新聞事件消息進行議程設置,有選擇性的對新聞的事件進行報道,造成了新聞事實的不全面。群眾在獲取信息時會產生刻板印象,認為這就是事件的全部,從而影響了自身的主觀判斷。所以,各大網絡媒體要堅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和全面性原則,為大眾描繪一個真實的新聞場景,客觀的反映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全面的新聞報道能夠有效的幫助公眾了解新聞報道的全部面貌,基于此,公眾能夠采取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夠減少新聞報道過程中的不必要的問題。保障新聞的真實客觀應該是眾多媒體所要堅持的目標,也是新聞工作者需要堅持的根本原則[2]。
(三)科學設置新聞議題,正確引導輿論發展
根據研究發現,很多網絡媒體會采用不同的標題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反復的報道。這種新聞的形式大于新聞內容實質的行為,嚴重的影響了公眾對教育的印象。網絡媒體在報道教育新聞時,要考慮什么位置應該播報什么樣的內容,何種的新聞應該放在頭版頭條之中,在新聞的播報過程中切忌帶有主觀的色彩,嚴重的影響公眾的主觀判斷。在對網絡教育負面新聞進行報道時,要不斷的強化媒體的教育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思,怎樣才能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的統一。網絡新聞議題的設置,是影響公眾判斷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大網絡媒體要對新聞的議題進行科學的設置,并對網絡中的偏激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在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的同時,保障社會輿論環境的健康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向上發展。
結論:網絡中大量的負面新聞會導致公眾對信息和教育的誤判,引發自身對教育的不滿,從而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適度的負面新聞可以加強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反思,并能夠起到穩定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大量負面新聞教育的現狀已經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的穩定,需要相關的新聞工作者能夠正視自身的職業目標,對新聞的報道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
參考文獻:
[1]強澤平.網絡文化在中小學思政工作中的應用及解決策略[J].好家長,2017,(67):86.
[2]周迪.大數據背景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7,(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