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進步,能源已經成了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了經濟穩步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的市場化逐漸成為了中國能源發展的重頭戲,尤其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能源市場化就變得更加刻不容緩。在能源市場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能源安全問題。
關鍵詞:能源市場化;能源安全;問題,解決機制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個國家的政府在實行能源市場化改革時,均要從建立有效的競爭的能源市場和滿足一定水平的穩定的能源供給上做出選擇。實際上,在美國、意大利、新西蘭等國家能源市場化的初級階段,都出現過由于能源的生產和運輸上的長期投資不足而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因此,中國作為人口眾多、能源消耗量大、能源進口比重高的國家,如何處理好能源市場化改革與能源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1、能源市場化的背景
能源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被政府嚴格控制并實行計劃管理的產品,這也是我國資源長期短缺,利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之時,能源也開始了其市場化的道路。能源市場化主要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探索發展時期(1978-1992),其改革的主線是探索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新模式,開始由非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能源的改革主要包括了所有制、價格體制、產業結構體制、法律體制和政府結構體制等;第二階段是初步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1992-2000),在這一時期,對能源改革的配套改革,如:財政、稅收、投資等政策有重大突破:第三階段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發展和完善期(2000-至今),主要是建立現代化的產權制度。能源市場化改革則成為我國“十二五”規劃能源發展目標,是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的需求。
2、能源市場化和能源安全的關系
能源市場化和能源安全是一對緊密聯系的概念。雖然能源市場化改革并不會必然引起能源安全問題的出現,但是現實生活中,市場化的過程往往會伴隨這安全問題的發生。其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對能源安全產生影響,一方面,是關于能源市場內部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調整;另一方面,是關于對能源輸送、分配所依賴的基礎設施的規制。
3、我國能源市場化下的能源安全問題
能源市場化的不穩定。首先,能源市場化的明顯特征之一就是要與國際接軌。與國際貿易的銜接就意味著,我國的能源企業將正面迎戰國外企業,競爭國內的能源市場占有率。我國目前經濟正處于一個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階段,其能源企業的起步較晚,技術較之發達國家也相對落后,且能源企業多以國有或國家控股為主,這類企業一般內部管理體系紊亂,競爭力低下。一旦受到國際社會的競爭壓力,其能源市場占有率一定會大幅度下降。能源作為現代國家經濟構成的重要部分之一,如果被其他國家侵蝕,很容易對我國能源安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威脅。其次,能源市場化改革會導致能源產品的波動性增強,在沒有建立完善能源法律保障機制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導致能源的強制配給和能源價格的增長不確定性的問題出現。能源的強制配給主要有以下情況,如計劃的輪流停電、輸送網絡的超載、分配網絡的超載等能源安全問題;而能源價格增長的不確定性,則主要是由能源供給的突然減少或能源需求的突然增加造成,雖然可以通過強制配給的方式解決,但從社會效率角度來看,依靠市場自身價格變動要優于行政干預。由于能源的需求波動比較小,能源價格的上升并不會導致消費者相應的減少能源消費,所以最終會增加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能源法律體系及監管體制的不完善。其一,能源法法律體系不完善。我國至今都沒有一部綜合性的《能源法》作為能源基本法,調整能源領域;其二,能源監管體制的不完善。我國的能源市場缺少綜合性的能源監管機構,并且能源監管機構及其權力分散。并且能源監管機構不獨立,機構執法人員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水平低下。
4、我國市場化下的能源安全法律解決機制
第一,建立健全的能源法律保障機制,對于能源價格的波動進行適當的政府介入,對能源市場進行宏觀調控,阻止國外能源企業對我國的市場壟斷的可能性。并且確立一定的補償機制,對于在市場化中消費者的損失進行合理補償,增強其對能源市場化的信心,從而保證能源的安全。 第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激勵體制。首先,應建立競爭性的能源財政補貼制度,鼓勵中小型、私有化的能源企業的進入能源市場,提高中國能源的競爭力;其次,對于能源企業進行稅收鼓勵,當能源企業玩長了一定限量的能源任務時,可以適當地給予稅收方面的減免,增加其在生產和銷售能源時更有動力;最后,注重經濟性激勵措施,以市場手段鼓勵企業提高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第三,建立完善的能源法律體系及監管體制。制定能源領域的根本大法,調整各單行能源法之間以及單行能源法與其他法律之間的關系。對沒有法律調整的能源領域制定單行法,并制訂相應的操作規章制度。除此之外,設立獨立的能源監管機構,并建立監管機構的最高機關集中監管權力。對監管機構執法人員的專業性和其技術水平進行提高。
能源市場化與其安全是緊密聯系的。因此 ,我國在推進市場化改革和制定能源法律政策時,必須以適當的法律措施協助;在政策中,既要明確能源企業的責任,防止企業壟斷;也不能因供應安全而損害產業或個人利益,同時還要注意能源供應安全的國內法律措施與其他國家能源體系的協調和配合。
參考文獻:
[1] 馬俊駒、龔向前:《論能源法的變革》[J],《中國法學》,2007年第3期。
[2]陳元主編:《能源安全與能源發展戰略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周志強:《中國能源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J],《能源與環境》,2008年
[4]盛曉萍: 《21世紀初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選擇》[J],《電力技術經濟》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