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在中學開設英語課程,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暢游于西方國家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領域,而且也能夠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還能為他們未來的擇業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所以英語口語的教學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近幾年,從總體上來看,我國中學英語教育在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表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尤其是在大中城市,教師在教法上不斷創新,使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在大部分農村學校,英語口語教學效果卻不明顯。教師開展口語訓練的活動少之又少,對學生進行口語測試更是無從談起,結果造成初一學生的課堂歡呼雀躍,初二學生的課堂時而熱鬧時而沉悶,初三學生的課堂卻是鴉雀無聲。英語教師對此是束手無策,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本文作者在農村中學進行英語教學20多年,發現不少學生雖然經過了3年的英語學習,但是卻不能用英語說一句話,嚴重違背了語言學習的根本宗旨——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已迫在眉睫。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運用語言。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提升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面對農村學校學生的“聽不懂、說不出”這一畸形現狀,如何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呢?
一、創設日常交際情境,不斷激發“想說”的欲望
在農村學校,孩子們接觸的教育氛圍和教學環境相對落后。因此,如何使學生走出“不敢講英語,害怕出錯誤”的陰影,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尋一種可行的教學方法。而教師能為學生創設日常交際的情境,不失為一種上上之策。它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語言表達的激情,增強口語表達的信心。
老師在新的知識傳輸中,應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和發展需求,把握學習難易度,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想說的欲望,使他們踴躍地參與在其中。當然,教師對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產生的語言錯誤,不能斷然地去做出否定,應給他們改正糾錯的機會,這樣的活動環境創設,更是體現了人文化教學的特點。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的Section A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圖片向學生呈現以下單詞:post office,police station,hotel,restaurant,bank,hospital,street,pay phone,park。要求學生做到:(1)看著圖片能流利地說出單詞;(2)就所給單詞能拼讀出和說出單詞的中文意思。下一步教師做示范,再啟發學生運用本課句型說說自己學校周圍有哪些場所。同時,在每個學生小組中要求他們畫一張學校周邊平面圖,并把課前制作好的單詞小卡片,按照自己學校周邊場所的實際位置貼在平面圖上。然后在小組中運用本課目標語言進行交流,也鼓勵學生使用以前所學詞匯進行創造性表達。最后讓學生們在腦海里形成一個“我心目中的學校”的構圖并對著全班同學介紹。這種真實的日常交際情境的創設,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參與實踐交際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調動學生的興趣,大膽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口語表達的訓練中。
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盡力提供“能說”的平臺
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貼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有得說、能夠說,這樣通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有助于學生用英語獲取、處理和傳遞信息,表達簡單的個人觀點和感受,為學生搭建一個方便、能說、展示的平臺,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夠表達得全、表達得好,從而促成他們口語表達的提升,達到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的目標。筆者在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的Section A 1a-1c的環節教學中,從貼近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問題導入,先讓學生探究下述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useum?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同時讓學生使用本課目標語言進行小組交流:eg:A:I have ever been to a science museum twice.Have you ever been to a science museum?B:Yes,I have.Have you ever been to a history museum?A:No,I haven′t.How do you like history museums?etc.同時,要求學生就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演講展示,讓學生能夠在展示中熟練地掌握本單元所呈現出的主要知識結構和內容。這樣教學活動的設計,既刺激了學生各種語言學習的感官又能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目標語言,真正讓英語成為交流的工具,同時在英語學習中,學生也不感覺到枯燥乏味。
三、引導延伸課堂之外,逐步達到“會說”的目的
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與提高,僅僅拘泥于課堂還是不夠的,教師與學校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度,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和機會,把英語學習環境延伸到課外,通過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來更好地實現語言的知識內化,體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為學生開拓語言交際的廣闊空間,如讓學生們朗誦英語美文、參加英語歌詠比賽、表演校園短劇以及舉辦英語演講會、英語主題班會、英語知識競答等。教師還可以利用中西方的傳統節日,來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在課外得到有效有序的鞏固和滲透,并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產生交際的興趣和動力并獲得成功。
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用英語來表達思想,來與不同的人群交流,當他們置身于不同的環境中,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的英語學習活動中,著力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的策略和技能方面做文章,為他們的終身發展當好領路人。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青磁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