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利
4月20日,首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在汾陽市開幕,這是呂梁市攻堅深度貧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推進產業興旺的一項重大舉措。
本次展銷會以“品牌引領特色產業提升、創新助推功能農業發展”為主題,以“展示成果、推動交流、促進交易、招商引資”為宗旨,設立了十個展銷區,展區面積20000平方米,薈萃了160多家企業、370多種產品參展,是近年來呂梁市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農產品展銷,也是呂梁名特優產業和功能食品研發成果的最新展示。
此次展銷會集中展示了各類綠色優質產品的特色與功效,這對于今后進一步提升呂梁優質特色食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加強產銷聯系、促進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省政協副主席、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省脫貧攻堅第一督導組組長郭新民,省糧食局局長王云龍,省農業廳巡視員左義河,省供銷社副主任王彤宇,省林業廳總規劃師黃守孝以及呂梁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立偉等有關省市領導出席了展銷會開幕式。
呂梁貧困而又富有
呂梁是全國聞名的革命老區,一部《呂梁英雄傳》寫出了紅色呂梁與英雄呂梁的傳奇。去年6月21日,習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第一站就來到呂梁,充分肯定了革命戰爭年代的呂梁精神,使呂梁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倍感親切、倍受鼓舞。
同時,呂梁也是貧困山區,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脫貧任務艱巨。然而,呂梁貧困卻并不貧瘠。
呂梁的資源相當富有,不僅有煤、鋁、鐵等40余種礦產資源,還有全國知名的磧口古鎮、北武當山、文水蒼兒會、汾陽杏花村等一批旅游資源,更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才云集,舍生忘死的劉胡蘭、一代女皇武則天、一代廉吏于成龍皆出于此。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由于呂梁屬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晝夜溫差大,雨熱同季,光照充足,土壤、氣候環境獨特,是小雜糧、小雜果的優質生產區,因此歷來享有全國“雜糧之倉”“紅棗之都”“核桃之鄉”等眾多美譽。得天獨厚的資源,使得呂梁完全具有脫貧的條件。
農特產豐富而又繁多
美譽,既是褒獎也是肯定。
如果說人們對此尚有一絲疑問的話,那么,在經過了解之后,會發現這些美譽并非空穴來風。得益于獨特的地理和氣候,呂梁非常適合種植雜糧,常年種植面積達200萬畝左右,約占全省1/5。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鑒定,呂梁的小米、腎型大豆等雜糧所含的粗蛋白、氨基酸以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顯著高于同類產品,對增強人體免疫力,尤其對產婦調養和嬰幼兒發育十分有利,當地流傳著“喝小米粥如同喝參湯”的佳話。
而沿著黃河石樓、柳林、臨縣、興縣這4個縣,就會看到全長320公里、寬20公里的紅棗林帶,其栽植面積達160萬畝,常年產量3億公斤左右,占到全省的50%。由于這一區域位于北緯37°,因此,所栽植的紅棗個大、皮薄、肉厚、味甘,品種也十分豐富,有帥棗、木棗、駿棗、梨棗等30余種。
需要指出的是,這其中又以臨縣的紅棗最為出名。
臨縣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紅棗之鄉,有國內罕見的紅棗活化石、全國最大的紅棗經濟林,栽植面積80余萬畝,占呂梁紅棗栽植總面積的近一半。臨縣的紅棗不僅產量大,還富含各種礦物質。中科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鑒定,臨縣紅棗含有18種氨基酸、10種維生素和14種微量元素,維C含量是蘋果的60倍,被譽為果中之王,在當地素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之說。近年來,為了大力發展加工延伸產品,臨縣用紅棗生產的棗花蜜成為老少皆宜的純天然滋補佳品;用棗木屑制作的棗木菌棒出口海外、遠銷韓國。
此外,臨縣出產的棗木香菇,經權威機構對比化驗,硒、鎂、鈣、鉀、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是普通香菇的數倍。
除了雜糧和紅棗,呂梁的核桃也十分出名,全市的核桃栽植面積達300萬畝,常年產量5000萬公斤,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其中,晉龍1號、2號等被評為全國五大名優核桃。值得一提的是,汾州核桃富含鈣、鐵、磷、鉀等微量元素,具有補氣益血、溫腸潤肺等功效,2008年曾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土豆是好飯,呂梁山藥蛋”,這句生動的諺語形象地說明了呂梁農產品的特色。呂梁地處高寒山區,土壤松軟肥沃,非常適宜馬鈴薯生長,種植面積達100萬畝,年產量60萬畝,是全國、全省優質馬鈴薯生產基地。這里的馬鈴薯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含量均高于市場上的普通品種。目前,呂梁正注冊自己的土豆品牌——“山藥蛋”,而且積極與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企業合作,努力將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
白酒馳名國內外
實際上,呂梁的黃土地并不僅僅培育有這些看似“土里土氣”的農特產,有著華麗外表和豐富內涵、深受現代人喜愛的高檔產品也被這片土地孕育著。
中國沙棘在山西,山西沙棘在呂梁。連片天然的沙棘林區,使得呂梁的野生沙棘達到了100余萬畝,占到全省沙棘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年產量達3200萬公斤。由于呂梁沙棘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尤其是維生素的含量是獼猴桃的5~8倍、山楂的70倍,因而具有降低膽固醇、緩解心絞痛等功效。目前,呂梁已產出果汁、果醬、果油等20余種沙棘產品,市場輻射到全國20多個城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真正讓呂梁聞名的是它的頭號產品——白酒。作為全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地,以杏花村為代表的汾河灣水質甘甜、溫度適宜,加上用既“純”又“醇”的呂梁雜糧做原料,配之精湛的釀造工藝,孕育出的“汾酒”“竹葉青”兩種品牌馳名中外。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汾酒榮獲了甲等大獎章,代表中國白酒走向世界。而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酒交會上,呂梁更是被評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其當年白酒產量和產值均增長40%以上。
據了解,近幾年來,呂梁不僅培育了紅棗、核桃、馬鈴薯、白酒、沙棘果等六大品牌和數不盡的功能性產品,還引進了香港王老吉、臺灣統一、北京新銳立邦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落戶呂梁。全年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規上工業企業利潤4項主要指標增速全省第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預計到2020年,呂梁全市300萬畝紅棗和核桃林將實現品種改良、提質增效,小雜糧、馬鈴薯、沙棘林將分別鞏固和發展到200、100、150萬畝以上,農產品加工總量也將達到200萬噸以上,銷售收入可突破200億元。
基于此,王立偉表示,呂梁市今后將對全市功能食品加工企業給予優先享受市縣兩級財政貸款貼息補助,優先獲得全市產業發展基金貸款,優先支持企業品牌宣傳,優先推薦農特產品銷售和優先安排各類項目申報的政策支持。同時,從今年起,呂梁還將每年舉辦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從而讓呂梁名特優產品走出去,實現全市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