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林祥檉
智庫成果是智庫研究人員智力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的主要載體。《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和各省市《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的實施意見》都明確提出,要深化智庫人才崗位聘用、職稱評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政策。
建立和完善智庫成果認定機制,是提升智庫咨政建言水平的關鍵。特別是將智庫成果納入研究人員業績考核、成果獎勵、職稱評聘,有利于激發智庫研究人員從事決策咨詢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智庫健康持續發展,有利于產出更多高水平咨政研究成果。在一項對全國20家智庫機構的調研中,我們發現,90%的機構都建立了智庫成果認定機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納入業績考核。目前,全國很多機構已將智庫成果納入智庫研究人員業績,在科研考核、職稱評審與分級、評優評先以及績效考評時,計算科研積分。根據調研,95%的機構在年終考核科研工作量時,都把智庫成果作為衡量研究人員工作完成情況的重要業績。
給予資助獎勵。為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很多機構相繼修訂完善了社會科學研究獎勵辦法,制定出臺了智庫成果認定評分標準及獎勵辦法,明確了智庫成果的認定范圍,根據批示領導的級別、規劃計劃被采納的政府層級,給予相應獎勵。
與職稱評聘掛鉤。傳統成果認定更多以學術成果為導向,但隨著智庫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部分機構開始嘗試分類認定,打通智庫成果認定與晉升體系,將智庫成果與職稱評定掛鉤。在專業技術人員職務評聘中,將智庫成果作為基本業績條件納入,特別是對社會科學類專業技術人員,將智庫成果作為其是否能夠晉級的重要衡量條件。在規定學術論文、科研項目數量等基本條件外,有的機構正在逐步建立智庫成果等同或者替代學術成果的機制,逐漸將高水平智庫成果等同甚至替代重要學術成果。
智庫成果能夠被認可,計入工作量,獲得獎勵和資助,特別是納入職稱評聘,對激勵智庫研究人員具有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們應繼續探索智庫成果認定的方式和途徑,不斷完善智庫成果的認定機制,進一步激發智庫研究人員從事智庫研究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各類智庫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以產出更多高水平成果,為黨和政府決策提供高質量的決策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