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躍梅
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中備案,意味著項目具有合法身份。目前這樣的項目有20項。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便運營著其中一項。近日,該項目負責人郭忠良表示,不招募對干細胞治療期望太高的患者參與研究。
對于一項正在探索中的治療方式來說,其本身具有諸多的不確定性,期望值過高不僅可能導致醫患糾紛,也違背科學原理。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對招募對象的要求,某種程度上展現了對科學探索的理性態度。
新的技術從出現到成熟都有一個過程,需要付出很多艱辛,有的技術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后取得成功;有的技術幾經努力,最后失敗告終;有的技術有了一定進展,但還是面臨無邊無際的問題……雖然結果各不相同,但這些努力都是科技進步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
這本是技術發展的常識,但社會上很多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卻將一些尚不成熟,或尚未到應用階段的技術說得天花亂墜、栩栩如生,號稱“藥到病除”“百分百見效”“一針見效”等,許多人抱著很高的期望去診治,最后毫無效果。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最后引發了一大堆醫患糾紛。
對于病人以及家屬而言,心態一定要平和。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探索性治療辦法,至少為患者提供了一種可能和希望。但是,對新技術要有理性判斷,畢竟這是在“無人區”探索,成功或失敗都有可能。成功了,固然可喜;失敗了,只能接受。無論出現任何狀況,都要心平氣和、坦然面對。
對醫院和技術人員而言,要對科學負責,對病人負責。雖然這是科學試驗,但是人命關天,不能抱著隨便“試試看”的態度,要從各方面去做好準備,將各方面考慮周全,心中還要抱著必勝的信念,爭取試驗成功。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繼續探索。無論出現任何狀況,都要實事求是、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