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武 薛曉冰 王績
近年來,在飛機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業的“雙輪”驅動下,上海航空城的建設逐漸步入快車道。
在制造業方面,ARJ21新支線飛機進入批產,交付數量有望逐年提高;C919大型客機完成首飛,進入試驗試飛階段;中俄遠程寬體客機CR929項目順利推進,未來發展可期。在主制造商中國商飛的強力帶動下,大量零部件供應商和配套企業在上海落地生根,產業聚集效應日益凸顯,配套能級有了顯著提升。
在航空運輸業方面,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航空樞紐,上海擁有浦東、虹橋兩大機場。2016年,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億人次大關,上海成為倫敦、紐約、東京、亞特蘭大之后,全球億級航空城市俱樂部的第五名成員。隨著中國航空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上海兩大機場未來仍有不小的上升空間。
從世界范圍來看,航空城的建設和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和加拿大蒙特利爾為代表,其特色是以航空制造業為核心;另一種是以美國亞特蘭大、荷蘭阿姆斯特丹為代表,其特色是以航空運輸業為核心。
放眼全球,像上海這樣同時具備航空制造業和航空運輸業雙核優勢的城市舉世罕見。雖然,主制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新飛機試飛時,在空域、時刻等因素上會與浦東機場保障航空運輸的要求有所沖突,但新飛機在轉場前的試飛架次畢竟較少,只要兩家公司協調得當,這一小矛盾很容易解決。鑒于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上海航空城建設的前景不可限量。
區位優勢
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正好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岸線的中間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而且,上海背靠以長三角為核心的江南地區,其經濟腹地十分廣闊。
如此獨特的區位優勢,使上海不僅自身經濟發展迅速,而且成為既能溝通國內東西南北、又能溝通中國與海外的超級樞紐。如今,上海已經成為亞洲、歐洲和北美大三角航線的重要端點,其兩小時飛行圈覆蓋中國93%的GDP產出地、54%的國土資源和90%的人口,以及日本、韓國的大部分和東南亞的一部分地區。
上海擁有虹橋和浦東兩座國際機場。截至2017年12月,共有11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開通上海兩大機場定期航班,連通47個國家的297個通航點。2017年,浦東、虹橋兩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再創新高,達到1.12億人次,同比增長5.12%。其中,浦東國際機場突破7000萬人次,是繼北京首都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之后,中國第三個、內地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的機場。
產業優勢
相比紐約、東京、倫敦等國際大都市,上海建設航空城在產業結構上更勝一籌:同時擁有主制造商、國際航空港和大型航空公司,有利于建設一個綜合型航空城,覆蓋航空服務和研發制造的全產業鏈。此外,空港、空鐵聯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也為航空城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來看上海航空運輸業的優勢。上海不僅有浦東、虹橋兩大國際航空港,還是東航總部所在地。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于浦東新區濱海地帶,面積約為40平方公里,與上海市中心和虹橋機場的距離分別為30公里、40公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并稱為中國三大國際機場。
浦東機場于1999年建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擴建工程投入使用,跑道數為三條。2016年5月,浦東機場第四條跑道投入使用,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四條跑道的機場。近年來,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增長迅速。2008年,浦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2824萬人次。201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000萬人次。在貨郵吞吐量方面,2008年為260萬噸,2017年則超過383.5萬噸。
東航是我國三大國有骨干運輸企業之一,總部位于上海,以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為基地。截至2017年12月,東航集團擁有超過600架飛機,旅客運輸量超過1億人次,航線網絡通達全球177個國家、1062個目的地。
其次是航空制造業方面的優勢。目前,上海市浦東新區已經形成集設計、制造、配套于一體的商用飛機產業鏈。中國商飛和中國航發的落戶使浦東民用航空產業高端起步、強勢開局,迅速形成了飛機總體設計、系統集成、總裝制造和發動機制造與試驗等關鍵能力,有效實現產業集聚和行業引領,從而為民用航空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和長遠后勁。
《浦東新區民用航空產業“十二五”及遠景規劃》提出,要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在浦東形成一個產值規模1500億元以上、財政貢獻100億元以上的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將民用航空產業打造成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確立浦東民用航空產業的國內龍頭地位,使浦東成為亞洲最大、世界著名的三大民用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再次是水運優勢。上海位于長江入??冢f里長江是內河航運的“黃金水道”,萬噸船隊可上溯至重慶。在海運方面,外高橋港、外高橋保稅區、洋山港和洋山港保稅區沿著一百多公里的江海岸線由北向南依次分布。外高橋港位于上海東北部,臨長江入??冢哂泻痈酆秃8垭p重屬性,是國際航運、長江三角洲航運的理想樞紐點。對外,可與東亞、東南亞、歐美國家通航;對內,可與長江三角洲其他城市通航。崇明與蘇北地區是其經濟腹地。
洋山深水港由洋山港區、東海大橋、蘆潮港輔助區三部分組成。洋山港碼頭設計水深15.5米,可以??康诹b箱船,同時兼顧8000標準箱的集裝箱船???。洋山港設計年吞吐能力為220萬標準箱,達到國際一流航運港水平,對上海成為國際航運中心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優勢
從13世紀開始,上海松江就是全國知名的棉紡織業中心,明代諺語“買不盡的松江布”即反映了當時上海地區紡織業的盛況。19世紀40年代以后,上海更是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乃至遠東地區最大的工業中心。
今天,上海仍然是中國高端制造業的重要基地,鋼鐵、電子、機械、生物制藥、大飛機、航空發動機等產業仍然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產業所培養的人才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上海建設航空城的內在動力。
上海久為華洋雜處之地,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交融,東西方文化結合,形成獨具一格的“海派文化”。其海納百川的獨特文化吸引了海內外各方人士到上海工作、學習、投資、生活、游歷,從而不僅為上海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且不斷激蕩出創新與夢想。
2017年,上海GDP預計超過3萬億元,財政預算收入超過7700億元。其經濟實力和財政實力不僅在中國首屈一指,在國際上也名列前茅。
此外,上海還是國家定位的“金融中心”,擁有完善、發達的金融市場。2016年,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4762.50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8%。至2016年年末,全市各類金融單位達到1473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364.66萬億元。如此雄厚的財力,為上海建設航空城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而最重要的是,上海擁有別的城市所無法比擬的政策優勢。上海被國家確定為四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經濟中心。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又明確要求上海要盡快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航空城建設,無疑是科創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上海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鞏固提升亞太航空樞紐港地位”,“提高上海航空樞紐航線網絡覆蓋面和通達性”。而浦東新區在其“十三五”規劃中則細化提出,要“重點打造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技城、旅游城和航空城”,“要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客運、貨運和飛機制造集中的優勢,促進全球航空資源聚集,形成覆蓋航空服務和航空研發制造的全產業鏈”。
無論是從地理條件、經濟條件還是從現有產業基礎或政策支持來看,上海建設航空城的優勢都非常明顯。相信不用太久,我們就能見證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