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正在以人們能切實感受到的速度飛速前進,即使如此,當下的中國城市化水平仍相對較低,過快城市化發展帶給中國的城市更多挑戰,如何規劃改善中國的城市化,讓中國的城市化水平穩步提升的同時帶給人民居住幸福感,讓更多的中國人民享受到城市化的果實,成為中國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中國高速的城市化;內城衰敗;房價;主城區的擴張;土地資源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后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雖近幾年的GDP增長率較我國往年有小幅下降,但仍是不可小覷的一股增長勢頭,目前的中國可謂是如日中天。
與此同時,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高速的發展,北上廣的人口稠密房價高昂,緊隨其后的各大省會城市不停擴張,城市人口持續增多。與之出現的城市問題是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進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要解決城市化發展帶給城市的問題,就需要我們從實際國情出發,借鑒優秀的經驗,合理規劃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社會主義城市化發展藍圖。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雖然僅有50%,但是由于過快的城市擴張,依然導致了許多城市問題:
1、城市功能的簡單化
城市發展的初期依靠企業支撐,隨著企業的不斷做大,相關產業鏈加長和深化,城市的主導產業也就相應產生了。但是就在城市功能區的劃分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功能主導城市發展,而這些功能主導如果沒有合理規劃,任由發展,根據不同地區所依靠的產業發展,就會產生某種程度上的簡單化城市功能,不利于城市的進一步綜合發展。
2、中心城區的惡化
從我國城市中心區形成的歷史軌跡上看,無論哪種規模的城市,其中心城區都往往承載著所在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中心的功能,有著其他區域所不可比擬的優勢。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中心城區逐漸成為了“老城區”,盡管在要素稟賦程度和原有產業運行的慣性基礎上,中心城區的GDP總量仍然超過新區,人口集聚也在增長,但深層次觀察后會發現,隨著市中心環境條件的惡化,往往會出現內城衰敗和新城崛起的現象。
3、大城市房價和人口密度的不斷上升
就北京上海,作為人口密度超過五百萬的特大城市,房價也是一路飆升,隨著城市環線建設,房價不斷攀升,寸土寸金。但另一方面,特大城市的特有吸引力,根據大城市的產業結構看,不難發現原因,越來越多的人需要去城市獲取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和技術。
4、逆城市化現象的出現
就目前的北上廣來說,現已經出現了搬離市中心的趨勢。目前的經濟狀況來說,人民希望改善住房條件,通過住得遠些,從而實現住得大一點的愿望。這是發達國家也曾經歷過的。但這種搬離大城市的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已經在美國終結了。而在東京,20世紀90年代中期也開始出現人們重新搬回中心城區的趨勢。[1]
有關上面歸類出來的四點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我們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以達到未來城市發展的目標:
1、城市改造應該注重實用性
在具體的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除了要考慮硬件方面的發展以外,還需要將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鄉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密切考慮城鄉人口的發展情況,對于可能出現的人口增長地區預留出足夠的土地、對于人口密集區域做好合理的疏導工作。
還應考慮地區經濟發展、尤其是特色經濟的發展情況,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為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硬性保障;對于城鄉之間的道路連接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也要做好設計以及判斷,爭取較為長遠的考慮問題,避免出現規劃設計“出臺就過時”的情況出現。[2]
2、應當注重基本功能的混用,小規模小公司企業對于城市的幫助
雅各布斯認為,小型的企業比大型企業更需要城市。大企業由于自身的部門很多,自給自足的能力相對較強,也有能力補貼那些不經濟的功用部門,因此可以不需要待在城市里。而小企業則正好相反,它們必須依靠許多來自它們自身之外的支持,它們服務的面很窄,它們必須對市場的變化非常敏感。沒有城市,這些小企業將無法存在。實際上,城市也需要小企業,因為它們提供了豐富和靈活的變化。[3]
可以這么說,小企業在依靠城市其他企業提供的多樣性的同時,也在加強城市的多樣性。
較多的基本功用較為復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會有效地形成一個城市功用的聚集中心。為這個中心服務的商業和服務業等因為有了充足的客源,在數量上和類型上都會非常豐富。因此,城市功用的多樣性也會更加繁盛。這就是混合的基本功用對于城市多樣性的重要意義。[3]
3、隨著中心城區的紳士化,與重振老城區的推動,人們逐漸回到中心區
且不說中國仍然處在城市化剛剛超過50% 的階段,即使在美國和加拿大這樣的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已經基本完成,城市化的水平達到80%,人們仍然不斷地向大城市集聚。一些國際大都市,如紐約和多倫多,仍然在繼續擴大,而不是縮小。[1]
觀察這些國家的產業結構就會發現,越是發達的國家,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比重越高。因此,不要以為,在北京和上海現在出現的搬離市中心的趨勢是長久的,在之后經濟發展更加迅猛的時候,人們越來越需要住在市中心,以獲取知識、信息和技術。
4、國內的規劃重點還是處理好城鄉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的關系
土地資源在當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已慢慢變為稀缺資源;市場供需的不均衡導致了諸多問題的出現,比如地價高企、房屋建筑過程偷工減料等。
在規劃與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其間的關系,對所在地區的城市和鄉村發展仔細認真的開展相關的調研工作;與相關的專家學者商討合理的解決方案,將討論的結果納入到實際的城鄉規劃設計發展綱要當中,提升規劃設計的合理性和預見性,協助解決城鄉經濟發展和土地資源間比較緊張的關系。[2]同時必須合理規劃城鄉結構,對于人口、交通、環境等方面的問題要仔細的考慮、統籌的安排。
規劃與發展的總主題應當是生態發展,環境友好型發展。生態理念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城市的規劃設計優化策略應該是以生態理念為重點關注點,尤其是對于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措施,以及相關污染問題出現后的解決辦法,都要有所說明。[2]
要根據各城市的實際建設情況,結合各地的氣象條件,合理安排土地的使用,把有污染的企業轉移到不會對人以及生態產生過多污染的區域,加大生態污染防治力度,從源頭上保護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大城市的生與死》.公關世界.PR World.2015年09期.
[2]《生態理念下城鄉規劃與設計》.工程技術研究.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2017年12期.
[3]《簡_雅各布斯關于城市多樣性的思想及其舊城改造的啟示》.國際城市規劃.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2009年S1期.
作者簡介:
鄭雨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
李其勝,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
基金項目: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2017104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