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世界各國均有面臨老年化現象,人口老齡化更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所在。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國經濟水平不斷上漲人們的健康水平也隨之不斷增高,人口老齡化問題越發凸顯和嚴重,由最初始階段的輕度老齡化慢慢向重度老齡化過渡發展。隨著老齡化人口不斷增長,對于城市規劃來說也面臨更大的挑戰。相對年輕人來講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和日常出行等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在進行城市規劃時要充分結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來進行。基于此種特定的背景下,我國在抓房建設、保障體制以及城市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城市規劃已經充分考慮老年人口的相關因素影響。本文就人口老齡化的具體特征入手,對人口老齡化環境下我國城市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重點闡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城市規劃;策略
1、人口老齡化的基本定義
聯合國在1956年的時候頒發《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來對人口老齡化劃分標準進行規定,當一個地區或者是一個國家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占比超過總人口數量7%時即可定義為該國家或者該地區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梢栽俸唵谓忉尀橛捎谌丝谏什粩嘟档团c人均壽命持續延長所造成的人口總數量內年輕人口不斷減少,反之老年人口持續增長的現象,就是年輕人口比例與老年人口不利不斷拉大的過程早就了國家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2、我國城市人口老齡化特點的綜合分析
2.1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迅速
我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于2006年提交一份《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特點》的報告書,報告書中明確指出我國由成年型人口類型到老年性人口類型的轉變僅僅歷時18年的時間,而在歐美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也差不多歷時百年才完成轉變,所以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十分迅速。
2.2老年人口數量十分龐大
由于我國本身人口基數較大的特點,再加上睡眠經濟發展,日常生活與醫療條件的增長,導致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得到大幅度延長,所以造成老年人口數量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我國在2000年實施第五次全國性人口普查,到2004年期間每年老齡人口增加數量平均值在300萬左右,全國老年人口凈增長數值更是在2009年高達730萬之多。
2.3我國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經濟發展狀況
通常情況下一些發達國家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時期國家已經有非常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根本支撐,而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推進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為因素早就,這就直接導致老齡化速度與我國實際經濟發展出現較大差異化,也就是現階段“未富先老”的基本狀態。所以說由于我國短期內老齡化的既定事實,在建設養老設施與完善養老制度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戰,而難度不斷加大。
3、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城市規劃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3.1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缺乏
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十分迅速,因為我國對于人口老齡化沒有足夠的遇見,所以說我國較多數地區面前階段的養老服務結構和相關配套設施無法滿足老年人數量日益加劇的整體需求。另有調查結果顯示經濟發展水平也直接影響該地區養老服務能力以及各項硬件配套設施的建設情況。部分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時對于養老機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沒有進行足夠空間、土地以及資本等資源的預留,這也是養老服務結構以及設施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2養老機構與老齡人口整體分布區域存在較大差異
城市規劃中養老服務機構與老齡人口分布情況嚴重不對等的情況也是當前階段相對普遍的問題。市中心居住密度相對更大,老齡人口數量也相對更多,所以隨之增長的是養老服務機構數量,但是由于市中心區域往往受到各項資源的限制導致養老機構在此區域內相對緊缺,而一些城市郊區部位卻有充足空間用于養老機構的建設,但是此地區老齡人口卻相對較少,這就造成養老機構無人利用資源浪費的問題。對于一些當地區域的自然優勢與資本優勢部分地區根本毫無利用意識,所以造成老齡化人口社會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的現狀。
3.3養老機構種類單一片面
由于老齡人口身體狀況、個性特征以及消費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各種老齡化人口對于養老機構服務類型以及檔次的需求也不盡相同。養老機構設施齊全,服務高端是當前城市內部養老機構建設的普遍情況,但是相應的收取費用也較高,導致一些有實際養老需求的老年人口無法享受到養老服務,而對于養老機構來說無人利用養老設施也無異于是資源的浪費,利益的損耗。所以對養老機構進行建設時其種類與數量必須結合當前社會老年人對于養老的實際需求來進行。
3.4老年人出行無障礙設施稀少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身體各項機能也在逐漸衰退,所以對一些基礎性出行設施也有更高要求,比如是階梯過高、地面濕滑以及無障礙通行等都對老年人日常出行造成直接影響。但是在城市規劃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老年人具體需求的考慮,對于老年人出行不便的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及時在進行建筑設施建筑之初對于無障礙設計有所考慮,但是更多的也僅僅是局限在殘疾人專用坡道數量的增加,對于一些具體項目根本忽略。比如像地面以及建筑出入口等防滑措施的處理,樓梯梯口的加寬處理以及相應休息設施和標志物等都被徹底忽略。
4、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應對城市規劃問題的策略分析
4.1養老設施建設總量的科學擴充
目前來說養老設施總量的稀缺直接對我國養老問題的有效解決產生一定阻礙,所以必須首先將養老設施建設的總體數量進行科學擴充和提高,然后將地區老齡人口增長和分布的基本概況作為支撐對養老設施進行規范格局。首先,對所在城市或地區養老服務機構當前階段數量以及服務等級進行充分統計整理;再者,與當地老齡化人口整體數量和增長趨勢進行科學分析,將人口老齡化根本趨勢作為基礎對城市未來規劃進行合理的指定,確保對養老設施建設預留足夠地域空間,對老齡人口養老機構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進行滿足。
4.2養老機構以及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
上述講到我國養老機構與養老人群分布嚴重不對等的情況,所以要想對老齡人口養老問題進行解決,必須對養老機構以及基礎設施進行合理布局和調控。由于我國養老機構整體空間布局收到來自土地以及資源方面的多重約束,對于市區來說雖然老年人口密集但是卻缺乏一定的空間對養老機構和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對于此種問題可以將養老機構的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整,做到養老思路的轉變,在土地資源富裕的郊區低于興建養老機構以及基礎設施,并對其服務質量和機構建設水平進行提高,確保在提升養老機構數量的同事養老質量同等增長。另外還要對地區特有的地理特征以及人文資源進行利用,與老齡人口需求做到有效結合。
4.3養老機構種類補充健全
老年人口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經濟水平、成長環境以及個人收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其消費意識存在很大差別。通過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老年人整體消費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在中低檔養老機構建設方面的力度應不斷加大,滿足更多正常收入水平以至于低收入水平老年人口的養老需求。
4.4老年人口居住環境優化改進
由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對于居住環境一些硬件設施性能的要求也越發提高,所以要對老年人居住環境進行優化以更適合老年人正常的生活需要。為了便于老年人的順利出行,減少行走不便的情況,要由整個城市規劃出發對無障礙交通設施進行系統的規劃和建設,對不同區域老年人口都可以在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達到順利出行的目的進行保障。比如是對像臺階、轉彎以及臺階等對老年人身體造成危害的位置要設置十分明顯的警示標志,對于標志文字以及顏色也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視力正在逐漸衰退的特性;路面要對防滑措施不斷加強,同時提高防眩光材料的應用比例以及對老年人夜間步行區域設置照明燈措施。老年人出行越來越多應用到輪椅以及拐杖等輔助工具,所以在老年人行走道路的寬度方面應予以考慮,通常情況下道路寬度不得低于2.5米;要將通往公共建筑以及設施的路程進行縮短,便于老年人出行時間的節省,同時要在老年人居住群體附近預留救護車專用車位以備不時之需。
5、新型養老模式的合理應用
5.1結伴養老模式
隨著我老齡化程度的日趨嚴重,養老模式也不斷隨著需求進行創新。老齡化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子女工作繁忙,陪伴時間較少,還有一部分人口是喪偶或者離異狀態,日常生活好比留守老人,更設置有相當一部分老齡人口本身就是孤寡老人,日常生活缺少照料也缺少陪伴。對于此種情況國家可以出具相應政策,在以上情況人口聚積的地點進行養老公寓的建設,發展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結伴養老”,將自身有意愿而且子女照料不方便的老人進行集中照應,老人之間也可相互陪伴減少孤獨感,從而可以讓老人愉快的度過晚年生活。
5.2候鳥式養老模式
候鳥式養老顧名思義就是像候鳥一樣依據季節變化選擇不同的棲息地,應用于老齡人口的養老方面就是選擇季節性的旅游性質養老。老年人口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機能也在不斷下降,適宜生活的環境以及溫度對老人來說至關重要,候鳥式養老更是就此項觀點推出。國家政府可聯合全國各地適宜老人生活地區的政府,建立起一條經濟便捷的候鳥式養老服務鏈,有專業人事負責對接,不僅滿足老齡人口養老的需求,而且在此基礎上顧忌老人身體健康和文娛需求,爭取為老人提供優異的養老環境,徹底貫徹“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基本思想,促進我國社會健康積極發展。
結語:
綜合上訴所言,城市做根本的職能所在就是為居住群體提供相應服務。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所以對城市需求也相應提高,城市規劃部門要切實考慮老年人口的實際需求,將“以人為本”作為城市規劃的根本理念進行城市服務功能的完善,為老年人口提供更加宜居的環境,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進行保證。
參考文獻:
[1]陳小卉,楊紅平,劉劍,陳國偉,韋勝,邵玉寧,王進坤,陳頤,馬嵐,王小健.人口老齡化趨勢下的城鄉規劃研究[J].江蘇城市規劃,2017(02):27-28.
[2]王海青.面向人口老齡化的城市規劃應對[J].建筑知識,2017,37(03):24.
[3]于濤方.中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老齡化空間特征與規劃應對[J].規劃師,2015,31(12):95-100.
[4]謝波,魏偉,周婕.城市老齡化社區的居住空間環境評價及養老規劃策略[J].規劃師,2015,31(11):5-11+33.
[5]姚棟.面向老齡化的城市設計——“柔軟城市”的再闡述[J].城市建筑,2014(05):48-51.
作者簡介:
白惠艷,天津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