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老年人群的不斷壯大,養老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年人建筑作為養老需求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設計及涉及的規范也應根據時代及政策的需求不斷的完善。建筑是為人服務的,真正方便老年人的設計,應是實踐中不斷摸索創新出來的,設計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真正適應人們需求的,解決人們實際困難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相信在未來的老年居住建筑設計中我們會做得更好。本文對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策略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醫學、生理學等。面對我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的嚴峻現實,我們應當借鑒國外的經驗和教訓,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老齡住宅政策,切實落實《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老年住宅“事業化”轉變為“產業化”,在設計理念上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好人性化設計和開發,并完善社區公共設施,做好老年人住宅的外沿建設。
1、老年居住建筑設計的基本理念
1.1 安全性保障
受到年齡增長的影響,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最終可能會喪失某些功能。為了保障老年人未來生活中的安全性,需要對老年建筑進行特殊設計或者在設計上進行特殊考慮,旨在保障老年人的使用安全。安全性的保障是老年居住建筑設計需要考慮與采取相應措施的重點之一。
1.2 援助性設計
老年人的身體隨著年齡的增高,協調性逐漸降低,走路過程中需更多的借助于扶手,或輪椅輔助幫助,以及其他便于操作的器具,便于幫助身體機能日漸足的老人能夠正常生活。這些特殊的輔助性堯援助性器具在老年居住建筑構成中必不可少,滿足多數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1.3 療養性功能
老年居住建筑是給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老年人享受老年服務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療養,這就要求老年建筑在設計上應該注意療養功能的設計曰比如考慮臥床的特殊休息療養功能,體育設施的身體機能康復功能,等等;這些療養功能設計在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的同時,也能大幅減輕護理者的工作負擔。
2、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的策略
2.1建筑功能布局與建筑風格
以某老年建筑為例,每棟樓均設置2部封閉樓梯間,2部乘客電梯及1部醫用電梯。活動室集中布置在連廊位置,為老年人的休閑娛樂提供固定的場所。每棟樓每層均設有值班室、儲藏室、洗衣房及廚房等輔助用房,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群體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每個居室都設有寬大的開敞式大陽臺,創造良好室內生態環境并將庭院景色引入室內空間,提升了建筑的形象與品質。
其建筑風格注重建筑與環境的協調,體型緊湊,控制合理的體形系數。整體建筑立面設計以豎向線條為元素,外墻采用不同顏色的真石漆,配以豎向條形玻璃窗表現現代風格。內設900mm高連續式不銹鋼護欄,采用無機活性保溫砂漿保溫隔熱。開窗結合平面功能,既能保證采光通風要求,又可豐富建筑的立面效果。屋面形式有坡屋面、平屋面,既有古典的美學法則,又有現代感較強的線條勾勒,虛實對比強烈,體現鮮明的現代風格。利用當今科技的發展和新材料的涌現,尋求更加合理的結構體系,并由此創造出具有新時期美學價值的建筑形式。
2.2衛浴空間多樣化
如針對5-6 平米的衛生間往往,可以劃分為三個獨立空間——盥洗、洗浴和如廁。盥洗間內設洗衣機,常緊鄰廚房兼勞作室;洗浴間內花灑和浴缸分開設置,使用者可根據健康狀況選擇坐浴、站浴或者臥浴;廁所單占一個小隔間,隱私性強,洗手盆排水管直通馬桶水箱,節地又節水。盥洗和浴廁分離,既可為老人騰出更大的如廁空間,方便輪椅回轉,又能緩解家庭成員時間上使用的沖突。對于多世代混合居住戶型,還可采用“一個半”衛生間的做法,即臥室區衛生間按常規設置馬桶、盥洗、洗浴,公共區衛生間僅設馬桶和洗手盆。一般在布局上盡量將公共區的“半個”衛生間與廚房緊鄰,以便管線集中設置,便于更換。
2.3無障礙設計和家具靈便化
①消除高差,加大走道寬度:住宅入口和陽臺處出現的高差,在老年住宅中予以取消。必須設置臺階處會有扶手引導。
②門廳及廚、衛等處地面均采用防滑材料。臥室和衛生間等老人最常使用的空間均安裝緊急呼救設施以防突發狀況。
③家具及設施靈便化設計,以廚衛空間為例,衛生間梳妝柜前預留座椅或輪椅空地,洗臉池形狀和高度也考慮了坐姿使用情況;廚房櫥柜高度較常規偏低,以方便老人安全取用;半開敞式廚房通過玻璃窗或開敞櫥柜和餐廳、起居室相互聯系,傳遞菜品動線簡短,且有助于視線流通。
2.4智能化設計
①程控電話系統,本系統在每個住宅單元內設置兩臺大按鍵程控電話機,按鍵時可自報號,按鍵設置3 組重要直撥號碼(或常用聯系人),如家人、管理中心等,貼上相應標識圖案,方便老年人使用。在休息時間,可以按下免打擾按鍵,提高休息質量。
②多媒體終端系統,本系統可以實現老年住宅住戶之間,住戶與管理中心、醫療健康中心之間的高清視頻通話,實現足不出戶、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
③健康醫療中心,由于老年人身體功能逐漸進入退化期,心血管、呼吸、消化、運動、內分泌、神經、感覺等系統方面都有可能出現相應病癥。需要加強對生理機能的長期監護,制定合理的健康計劃,預防為先。健康醫療中心配置一些用于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的基本監測醫療監測設備(較為復雜的血液、CT 等檢測需在醫院進行)。
2.5社交與私密互補
在老年居住建筑環境的規劃中不容忽視的是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調查發現許多老年人寧可守在設備設施并不完善的舊居中,也不肯搬到設備設施相對完善的新環境中去。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居住環境有利于老年人維系原有的社會關系,保持原有的社會活動和交往。由于老年人空閑時間較多,因而害怕孤獨,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設計時應給他們創造良好的鄰里交往場所,營造老年人與青年人、兒童等不同年齡群體的相互交往的氛圍,使老年人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之中。因此建筑周邊的環境建設對老年人也特別重要,要創造一個老年人特別喜歡的休閑散步的綠色環境,有通達的道路和文化娛樂設施,要便于老年人之間的交往,使老年人能看到青年人和幼兒的身影和嬉戲,從而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如何將對老年群體的關懷納入到普通建筑設計中,已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要以人為本,抓住細節設計,深入研究老年人居住生活特點和規律,追求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的質量和品質,以此創造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使老年人可以安享晚年。
參考文獻:
[1]孫煥麗 郭斌.關于現有居住建筑適老改造的思考[J].建筑知識,2017(07).
[2]劉楠,胡惠琴.基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行為營造居家情景的康養空間[J].建筑學報,2017(S2).
[3]王韜.養老建筑的空間設計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8(02).
[4]江曉英.基于人性化考慮的老年建筑設計[J].住宅與房地產,2018(02).
作者簡介:
吳思慧,廣東博意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
郭晨,北京中廈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