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綠色、低碳城市已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多數建筑物披上了一層“綠色外衣”。而面對日益緊缺的能源儲備,建筑業作為國內經濟轉型的突破口,應全面執行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據相關資料顯示,建筑業在過去一段時間的能源消耗量,占全國總耗的50%,屬于高消耗產業,須加強對綠色建筑概念的推廣和普及,從根本上達到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文章從綠色設計角度出發,全面闡述綠色建筑設計內容,暢想未來建筑業發展態勢。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內容;發展趨勢
1、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
1.1 環保性原則
通常,在建筑設計初期,除了建筑自身以外還應考慮其統一性,尤其是注重建筑與環境的融合,盡量規避與環境的正面沖突,創造更多的環境效益,可在建筑過程中嘗試綠化概念,例如,生態綠地、屋頂綠化、墻體綠化,合理配置各類花草植物。從整體上來說,建筑設計應結合地形、環境、氣候等多種因素,堅持與自然環境自始至終保持和諧的原則。
1.2 功能性原則
從引申義上來看,綠色建筑承載著人們健康、舒適的生活愿望,建筑方應站在安全的制高點,確保建筑設計材料的安全性與環保性。一方面,摒棄傳統建筑材料,在保持材料功能性的前提之下,以高性能、材耗低、耐久性等新型綠色材料進行替代,進而減少對建筑空間乃至整個環境的破壞。
1.3 因地制宜原則
綠色建筑中的因地制宜應與建筑自身條件相結合,建立一套與自身相符的規劃設計。且由于不同區域,所處地勢環境條件不同,具有明顯的氣候性特點,成為綠色建筑設計的一大瓶頸,無論是布局還是面積和高度都存在區別。此外,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對人工燈光的使用率,分析建筑方位位置,合理引進自然光,確保建筑空間內空氣的流動性,采用被動式集熱與制冷,進而減少因采光、通風、供暖、空調所導致的能耗和污染。
2、綠色建筑設計所涵蓋內容
2.1 太陽能的利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將發展目光轉移到自然能源的轉化與利用上,如太陽能。太陽能能量的產生主要是將其自身所散發的光熱轉換為能夠供人們利用的能量。從轉換裝置的類型上劃分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平板式集熱器,另一種是聚光式集熱器。當太陽光直射在安裝有轉換裝置的建筑物時,該裝置通過在黑色表面上的反射鏡或者透鏡聚集光熱,集熱板可自行將吸收光源轉換成熱量,通過空氣的流動帶動熱量的流動,送至每個居住或者辦公空間。此外,光電轉換是太陽能的另一優勢,主要是通過專業的光電設備,將所收集太陽光熱能量轉化為電能,供人們日常用電。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光電裝置為硅電池板,硅晶材料在光的照射下釋放電子,從而產生光電效應,多被應用于汽車、計算器等方面。
2.2 環保性建筑材料
環保型材料主要有基本無毒無害型。指天然的,未經過污染只進行了簡單加工的裝飾材料。如石膏、滑石粉、砂石、木材、某些天然石材等。低毒、低排放型。指經過加工、合成等技術手段來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積聚和緩慢釋放、因其毒性輕微、對人類健康不構成危險的裝飾材料。如甲醛釋放量較低、達到國家標準的大芯板、膠合板、纖維板等。
2.3 選擇合適的建筑環境
在對建筑環境進行選擇時,首先應對其周圍土壤因素進行排查,避開含有毒、有害物質的區域,以適宜的地表溫度、純凈的地下水等為標準,進行環境的選擇。其次,在對建筑空間內部進行裝飾設計時,減少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飾裝修材料的使用,確保整個空間內空氣的流動性以及溫度的適宜性,為居住者營造健康、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
2.4 減少能源消耗及資源浪費
建筑設計的能源消耗主要幾種在設計和材料選擇兩方面,在建筑設計前期時,應根據國家相關環保標準,對所選擇材料進行嚴格的制定和篩選,材料本身以低能耗、高性能、經濟性的為主,同時,還應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減少能源消耗及資源浪費,一方面,注重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節能環保,另一方面,還應將建筑材料本身的消耗量納入其中,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應該盡量就地選材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3、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
一方面,人類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建筑行業內,綠色建筑一詞并不陌生,但與國外相比,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其未來發展決定著整個建筑業的經濟性與效益型,可從以下兩點入手進行規劃整理:一是促進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維持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性,將建筑列入整個生態系統結構建設中來,建立科學的,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的生態模型。二是在建筑設計中引進自然的概念,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將室外環境引入建筑內部,實現人與自然相互統一、相互協調,從根本上達到建筑生態化的目的。
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生態化的建筑技術。建筑生態化進程是一個從生物化進程向探索技術性進行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探索和發現新的生態技術,并把它運用到建筑環境的設計和建設當中去。從技術性角度來看,應進一步提高對可再生資源的整體利用率,降低對能源的過度浪費消耗,確保環境的可持續性。加大對節約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不僅要實現對建筑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同時還要達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而從建筑材料方面來看,加快實現由傳統物理材料向現代生態建筑材料的積極轉變,轉換過程可以極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改善室內生態環境和廢物利用的功能。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球面對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的雙重威脅下,國內發展形勢尤為嚴峻。建筑作為人類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載體,在全社會能源消耗中占比巨大,而綠色建筑概念的提出,使建筑行業在節能改造上實現了突破,綠色建筑的建成使平均能耗降低25%左右,冬季溫度提高3~6度,舒適性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成為深受群眾歡迎的“民生工程”。
參考文獻:
[1]劉撫英,厲天數,趙軍.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與目標[J].建筑技術,2013(03):212-215.
[2]王世宇,劉易陽,張明和.綠色節能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4(03):226-227.
[3]李震.綠色建筑的應用與發展[J].濰坊學院學報,2015(02):283-284
作者簡介:
邵余海,1988年4月,男,籍貫:浙江湖州,本科,職務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