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嬌
【摘要】生態城市是21世紀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結合國內外相關學術理論和工作中積累的設計經驗,通過分析我國建設生態城市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對生態城市中建筑設計的重要性、相關生態設計技術措施進行探討,并對建設“美麗中國”進行展望,已推動我國生態城市建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目標。
【關鍵詞】生態城市;設計要點;展望
當前中國處在經濟發展迅猛的時期,現代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不合理的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威脅。生態城市的建設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生態城市的建設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框架、是奠定中國新型城鎮生態化發展的基石、極大的推動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下持續健康發展、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環境。
1、生態城市中建筑規劃設計要點
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利用生態區域優勢,將社會資源、經濟資源、土地資源科學系統的優化整合,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節約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立示范性生態城市建設工程,從項目前期規劃到后期運營使用,分析和解決生態型城市的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建立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型生態型城市,為當地城市居民創造一個舒適、綠色的生活環境。
2、生態城市中建筑場地設計要點
2.1生態優先
根據現有建設場地條件,尊重原有環境,充分利用現有地形,如高差、斜坡、地勢起伏等,科學規劃建筑,進行合理的土方平衡計算,達到利用資源、節約能源,節省人力、物力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2.2海綿城市
強調土地利用、水環境、水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水系設計包括水岸、噴泉、瀑布、水岸材料、護坡形式以及與水系有關的各種設施,在不可下滲地面與排水管道連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實現水平衡,科學利用場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強調生態城市規劃中的“藍道”。
2.3道路設計
本著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選用新技術、新工藝。比如溫拌瀝青技術,不需要過高溫度對瀝青進行處理,既節約能源,施工簡單易操作;彩色瀝青技術,在瀝青中填充彩色陶瓷碎顆粒或者表面刷漆,既減少道路的熱島效應,又有極大的觀賞性;在公園、廣場、住宅區、停車場、人行道、河岸等地方鋪筑彩色透水混凝土,能夠在下雨的情況下讓雨水能及時通過路面滲入地下,或者存儲于路面的孔隙中,減少路面積水,減輕排水系統負擔,防止城市河流水泛濫,減輕公共水域污染,改善地面植物生長條件和調整生態平衡。
2.4綠色環境景觀
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把一系列的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將自然環境、水域等環境資源合理整合,加以充分利用,在現代化城市園林設計中,以多樣性、多元化的生態景觀手法,做點狀(噴泉)、帶狀(廊道)、塊狀(區間綠化)景觀設計。
3、生態城市中建筑單體設計要點
3.1建筑體形系數的節能控制
體形系數指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體積的比值,體形系數越大,代表單位建筑空間所分擔的散熱面積越大,能耗越大,將建筑物的體形系數控制在0.3以下,將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控制在規定水平,實現節能50%的目標。
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形體變化不宜過多,設計建筑形體不過分追求“新、奇、特”,嚴寒地區節能型住宅建筑輪廓宜平整、簡潔。(2)增加建筑物層數,層數越大,體型越大,耗熱指標越小。(3)適宜加大建筑進深,減少建筑面寬。根據節能計算對比得出結論,對于南向住宅樓,進深設計為12~14米,對節約建筑能耗最為有利。(4)增加被動式建筑的設計措施:建筑體形系數要適合節能,朝向適合通風,陽光房設計,卵石墻蓄能,固定式遮陽,太陽能拔風井,自然采光等等,通過建筑本身的形態和結構合理設計,實現綠色節能環保的效果。
3.2建筑表皮的生態設計
自生態建筑材料提出以后,人們開始發掘發展性能良好,與周邊環境適應,降低能源消耗的新型生態建筑材料與技術,使建筑的圍護體系能像“呼吸的皮膚”一樣,起到保護建筑、調節室內溫度、排出室內污濁空氣、適應外界環境改變的作用。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生態材料作為建筑外表皮,比如雙層“呼吸式”玻璃幕墻,是在傳統幕墻外增加一層玻璃幕墻,通過適時調節幕墻設備開關使雙層幕墻中間進入或溢出空氣,比傳統幕墻節能可達30%以上,采用不打膠工藝,沒有硅酮膠的二次污染;(2)設計電控智能遮陽板,根據太陽運行角度,室內光線強度要求,在建筑主體外立面設計條狀橫向排列的金屬遮陽百葉(穿孔透光鋁板),百葉采用機翼型電控遮陽系統,在太陽輻射強烈時候打開,遮擋太陽輻射,降低空調能耗,在冬天與陰雨天時候關閉,讓太陽光照射室內,降低采暖能耗。
3.3生態建筑材料的選用及運用
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使用工業城市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產生的無毒無污染,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作為生態城市中建筑的主要建設材料。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態水泥:以各種固體廢棄物包括各種工業廢料、廢渣、城市垃圾焚燒灰、污泥及石灰石為主要原料,通過燒成粉末而獲得的水硬性膠凝材料的使用,比如以城市固體廢物為原料制備的生態水泥、以粉煤灰為原料的硅酸鹽水泥、爐渣硅酸鹽水泥等材料的使用,極大的節省資源、能源,達到與環境共生的目標,是實現零污染最為有效的途徑。(2)生態陶瓷:陶瓷行業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環保性、安全性越來越高的要求,市面上生產的自潔陶瓷、生態陶瓷、抗菌陶瓷等均是綠色健康材料。(3)環保玻璃;所謂環保玻璃就是能夠清除粉塵污染,減少噪音污染、光污染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玻璃,比如熱反射玻璃、高性能隔熱玻璃、自潔凈玻璃等等均可以運用于建筑選材中。
4、結論與展望
十九大代表大會中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體現了生態文明的突出地位,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一重大決策的延續,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藍天白云、山清水秀,我們需要搞好生態型城市建設工作,為生態型城市的理論與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