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城市發展也隨之需要面對新的問題,同時民眾對城市能夠給其提供物質文化需求也是越來越高。面對新的問題與需求,城市規劃設計應當面對轉型,本文對城市規劃設計新時期下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為城市規劃設計的改進提供借鑒。
【關鍵詞】城市規劃設計;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大習總書記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發展過于強調經濟增速,忽視了以人為本的城市生活環境,如霧霾、熱島效應、交通擁堵、城市排水不暢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城市的正常運行,給市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城市規劃設計正是解決這些“城市病”,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通過對當前城市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讓城市規劃設計發揮其應用價值,補足城市問題短板,讓城市建設逐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1、新時期下城市規劃設計的轉變及目標
1.1城市規劃設計的轉變
新時期下城市規劃設計由注重高增速轉變為更加注重城市綜合效益,突出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適應城市長遠的發展。
規劃設計的編制注重對新的矛盾,切實的問題給出契合政策和管理需要的對策。更加強化規劃實施中的多方面、多專業、多層次的協調與協作。更加明確規劃設計的時序,做出行動計劃安排。
1.2城市規劃設計的目標
1.2.1更加關注人
城市是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因此,城市建設主要目的也是服務于民眾。在城市規劃設計中,要突出城市的人性化。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通過對城市多方面系統的建立,為人們提更方便的交通體驗、游憩空間、生活配套。例如,對道路交通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通過公共交通站點全面覆蓋,公交便捷的接駁,讓更多的人愿意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降低私家車使用,從而緩解交通壓力。通過建立開放空間系統,為市民提供綠色休閑空間,連續的步行系統與開放空間系統相互結合,為人們提供良好的休閑游憩環境,修養身心。全面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配套,滿足市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消費等需求,一方面關注建設快速增長的區域城市配套同步完成,一方面建成區城市配套查缺補漏、逐步升級。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安全設置的建設,以人為本建設宜居城市。
1.2.2強調城市的文化性
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但是部分城市不重視城市規劃設計中的文化性,在城市建設中一味照搬國外的文化理念,使得當前的城市建設不僅沒有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又丟失了地域文化的神韻,造成了千城一面、缺乏個性基因。現代的城市規劃設計強敵城市的文化性,會在汲取西方城市規劃的先進經驗的同時著重于地域文化的保護和開發,通過城市規劃設計將當地傳統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人文古跡、自然景觀等容納到城市建設中,形成富有生命張力的城市文化[1]。
1.2.3重視城市的生態化
城市規劃設計往往站在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上對城市建設進行規劃,所以它更加重視城市的生態建設。城市在發展中普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效益、輕環保”的問題,這就使得城市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城市規劃設計著眼于生態化,通過控制建筑容量、增加綠色景觀、調整產業結構、擴建步行系統等方式,減少了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美化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市民在城市的舒適度。
2、當前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盲目跟風
第一,很多城市在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時為了減少成本、降低實踐風險,會選擇照搬其他城市的規劃設計方案,反而忽略了自身的特色,造成了城市規劃設計在執行后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二,盲目跟風,由于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部分城市為了提升城市地位和影響力,會刻意的去盲目跟風,好高騖遠,如商務區、高層建筑、風景園林的盲目開發,這些城市資源在開發后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第三,輕視地域文化,個別城市規劃設計沒有發現地域文化的價值,反而將西方城市作為規劃樣板,造成了城市規劃的千篇一律,而且在規劃中還會造成對地域文化的破壞,如歷史古跡、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等丟失,使得城市規劃設計失去了特色[2]。
2.2實施效果差
首先,目前很多城市規劃都是地方政府彰顯政績的一種方式,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特別是地方政府領導換屆,很可能導致正在執行的規劃設計終止。其次,由于城市規劃設計往往關系著城市的形象,所以很多規劃設計忽略實用性,一味強調美觀,使得很多規劃設計成為形式主義下的面子工程,浪費了大量的城市資源。最后,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存在不切實際的問題,一些規劃設計不具有可行性,還有的規劃雖然具有可行性,但是政府沒有出臺相應的實施政策,使得這些規劃在落實過程中面臨著“無法可依”的局面,導致了城市規劃的混亂[3]。
2.3破壞生態環境
經濟發展一直是城市建設的主旨,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也往往將經濟視為核心,而忽略城市規劃設計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首先,城市規劃設計中缺少綠色景觀,如濕地公園、綠化帶、風景園林等景觀,導致城市生態系統中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的失衡,讓城市對自我調節能力嚴重下降,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其次,生態保護理念落后,很多城市規劃設計的生態保護理念依然停留在治理污染、改善環境上,而沒有從根源上解決污染的發生,使得城市規劃只能被動地處理生態問題。
3、應對城市規劃設計問題的措施
面對城市規劃設計中現存的問題,城市規劃應以人性化、文化性、生態化為規劃目標,不斷修補城市建設過程中的短板,完善規劃設計。第一,加強規劃管理。規劃管理部門對規劃審批嚴格把關,對城市建設內容進行精細化管理,利用城市規劃設計,解決城市交通、城市配套、城市風貌等涉及民眾生活的城市問題,同時,涉及生態敏感地區的規劃應有生態專項規劃作為審批規劃的參考依據。第二,重視規劃編制單位的選擇,鼓勵高水平的具有專業協同能力的規劃設計單位,讓一張藍圖能夠實施落地。第三,規劃應注重發掘城市的內涵和價值,充分釋放其歷史和文化的價值潛能。
結語:
綜上所述,新的時期,城市規劃設計隨著目標導向的轉變,設計取向更加關注人、更加注重文化、更加關注生態等多維度。通過增強規劃精細化管理、規劃—設計各專業協同、生態導向等方面措施,讓城市規劃設計在新時期下適應時代要求,讓城市服務逐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汪利.關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J].低碳地產,2016,2(14):326.
[2]張會香.對城市燃氣管網規劃設計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資訊,2015,13(5):132.
[3]魏華申,王文興.關于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若干問題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4,(10):211,213.
作者簡介:
張昊(身份證:110106198403160056),
籍貫:北京人,出生年月日:19840316,城市規劃師,北京建筑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曾就職于北京市弘都城市規劃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