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豐
日本的蔬菜價格非常高,因為主要從國外進口。日本為了控制蔬菜價格的上漲,采取了許多有效的辦法。
20世紀60年代,日本出臺了《蔬菜生產上市安定法》,指定生產蔬菜的基地、蔬菜消費地區,將蔬菜的生產和消費鏈接起來,以保證大中城市的蔬菜能均衡供應以及穩定價格。日本有菜市的說法,政府重視菜市的程度一點都不亞于房市和股市。
但價格穩定并非菜市的唯一需求。2011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后,日本的主婦在超市購物時往往轉來轉去,生怕選到的肉、蛋或蔬果里有放射性物質。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也為了振興當地的農業,日本1都16縣的農業協同組合自主推出了“看得到(生產者的)臉的食品”安全對策,實行農產品實名制販賣。
除了原有的殘留農藥檢查,他們還在農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環節增加了放射性物質檢查,并且記錄幼苗的來處、栽培農作物的土壤情況等,把結果公布在官方網站上。農戶和消費者都能看到,所有有關農作物的特征以及農戶的資料、照片等都能查到。只有通過這一環環審查的蔬菜和水果才有資格獲得“身份證”,成為“有身份”的放心食品。
這一做法受到了日本消費者的一致歡迎,其他地方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接連效仿,都開始按照“看得到(生產者的)臉的食品”的標準要求自己,實行產品實名制。
在日本,很多食品生產商把食品安全看作企業的生命,很多飯店、食品加工企業主動要求進行日常性的食品安全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這些有“身份證”的食品并不是為有身份的人特供的。這應該就是日本農業、林業、漁業等產業的操守與底氣了。這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