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摘 ?要】
隨著現代語文教育的不斷發展,教學越來越追求簡潔、高效與發展,所以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是必然性的趨勢,能給教與學帶來最真實、有效的體驗,有益于教與學質量的有效提升。但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現狀來看,其中還是存在些許制約性的因素。因此,本文筆者詳細分析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并分析了具體的制約因素及提升對策,望能促進語文教學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應用意義 ?制約因素
所謂多媒體技術就是指教育者運用計算機的文本、圖像、視頻、動畫等功能對教學過程進行綜合化的處理與調控,能有效發揮人機交互式操作的作用,能給予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機會。多媒體技術不同于以往的傳統教學技術,它具有較強的集成性、控制性及交互性特點,能將它本身具有的視聽結合技術作用充分展示出來,給予學生動靜結合學習的機會,更能將知識生動全面地展示出來,有益于課堂教學容量的提升,更有益于學生智力、素質的提升,能將語文課堂教學帶入更為全新的境界。
一、意義分析
1.有益于快速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要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發展,就需要激活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但對于語文課程中有些課文而言,它所發生的年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較遠,如果通過閱讀課文和老師單一的講解,那么留給學生的依然是抽象性的形象。而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則能給學生提供形象的參照物,使學生多角度觀察課文的機會,有益于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到快樂,逐漸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使課文處于意無窮的狀態中。鑒于此,多媒體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具有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2.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之一便是要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以往傳統的教學很難達到此目的。唯有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才能通過多媒體對課文進行圖像、動態、聲音等的處理與控制,能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各感官,從而積極參與到學習中,進行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理解,給予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充分機會。鑒于此,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具有提升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更具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能為國家所學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具體制約因素分析
1.互動性極差
以往傳統教學過程中,老師會通過課堂提問和學生進行簡單地互動。但當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現后,較多老師會局限于多媒體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只會進行單純的人機互動,卻忽視了師生間的互動,長期以往且不說能否發揮好自身的監督作用,還會很難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很難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鑒于此角度而言,這與以往運用的傳統教學模式沒有任何的區別。
2.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技術出現之后,較多老師發現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能通過多媒體的各種功能去調節課堂氛圍,能使課堂從枯燥無趣的狀態中走出來。所以總是過分依賴于教學,喜歡將每節課都以課件的形式來教學,而且課件非常的華麗而不實,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只停留于花哨的表面中,導致教學效率持續處于低下狀態中。
三、具體提升對策分析
1.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激趣
想要使多媒體教學逐漸具有成效,就需要先利用多媒體技術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才更加積極與主動,逐漸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不斷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與魅力。就以《烏鴉喝水》為例子來分析:以往對此課進行教學時,較多老師只有運用講解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難感受到其中存在的學習樂趣,也很難形象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而通過多媒體課件,則可以將“烏鴉喝水”這樣的過程以動態的視頻展示出來,進行更為直觀的觀看與分析,能逐漸意識到學習存在的樂趣,保持持久的語文學習興趣。
2.合理利用多媒體突破學習重難點
語文課文中有大量的文字,一個簡單的文字在不同的課文中所蘊含的意思都是不同的,使得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這些學習重難點。就以《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的學習為例子,有這么兩句話:“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用了20分鐘;烈火在他身上燃燒了半個小時才漸漸熄滅。兩句話都有“才”字,但包含的意思完全不同,若僅讓學生苦思冥想,必然沒有什么效果。此時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邱少云》相關電影,能使學生在觀看影視劇的過程中明確此字所表達的內涵及情感,實現了突破學習重難點的目的。
【結 ?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較大,具有的限制因素也較大,老師需要做的是不斷發揮積極應用意義,突破限制因素,促進教與學的合理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順平.現代教育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2005(8)
【2】師雪麗.多媒體教學系統在化學教育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