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旺義
【摘 要】
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是農村高中培養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但農村高中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究其原因,主要有高中課程設置體系的影響、教育評價功能的引導、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沒有與時俱進、角色轉換相對滯后、社會輿論即民眾的價值取向嚴重影響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師生能力、教學設備、師生信息占有量等諸多因素,也或輕或重地影響著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關鍵詞】
影響 語文課外實踐活動 踐行 核心價值觀 因素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全民行動、干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2017年10月30日,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從小學到高中,各年級全面實施。《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指出高中學生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交往過程中,要體態大方,語言恰切,要善聽、善說。2016年9月13日,北師大課題組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報告中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的“三方面六素養”。在頂層設計層面,語文的育人功能被放在與語文素養提升并列的地位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中語文把教學的主陣地放在了課堂上,把目標定位在語文素養的提升上,尤其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升上。導致這種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為了全面了解農村高中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為今后拓展、占領課外陣地、充分發揮語文的育人功能,尤其是高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愛國、敬業、誠實、友善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發現,目前出現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內、輕課外,影響制約基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因素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中課程設置體系影響了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與開展
高中語文教材分必修和選修兩部分,5冊必修課本,其中4冊要在高一年級完成。經調查,每冊書中文言文和白話文所占的篇幅幾乎相等,但因農村高中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欠缺,為了讓學生積累古漢語常識,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故其教學時間約為現代文教學時間的2倍,再加上書后的“表達交流”和“梳理探究”板塊,師生疲于課本教學,所以弱化、甚至謝絕了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教育評價的引導功能致使教學偏重于知識與能力
當下不管是社會就業還是學校內部對教師的量化考評、學校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估排名等,最主要的依據是考試成績,而得出成績的試卷主要考查知識與能力,弱化了語文材料的人文情懷和育人功能,弱化了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追本逐源,因為“需要”,所以“生產”。長此以往,重智育輕德育的格局便形成了,以活動促德育的教育形式就少之又少。
三、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沒有與時俱進,角色轉換相對滯后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孫云曉語) 陶行知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校的首要功能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是為了更好的做人,做更好的人。但現在的學校,其首要任務是培養“尖子生”,而“尖子生”的評價標準是“高分”。所以語文教師把教學生獲取高分作為教學的第一要務。教師把德育和智育截然分開。認識決定了高度。在地球變為村的時代,部分教師還認為自己的作用是給孩子傳授知識,這是教育理念沒有及時更新的突出表現。以前,相對學生而言,教師是知識的壟斷者,教師是學生知識的源泉。而現在,學生、教師有相同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有時學生的渠道甚至更多,所以教師應該提高認識,重新定位自己,積極轉變角色,做學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者、學生學習方向的規劃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去,在各類活動的開展中,使其心靈得到洗禮,使其人格得到提升。
四、社會輿論即民眾的價值取向也嚴重影響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
教育部提出的口號是“做人民滿意的教師,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怎么樣的教師是人民滿意的教師?”從人們追求名校、追求教育優質資源熱潮來看,“名”“優”的標準首先是培養了多少個“名優院校”的學生,培養“名優院校”學生的數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生源。從這個意義上說,民眾是學校的“衣食父母”,民眾的認可度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盛衰。因此,農村高中學校,尤其是名農村高中學校,幾乎擠占了學生所有可利用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提分訓練——背書、做題。洋思中學副校長在參觀教師交流會上提出的“榨干學生最后一滴血”的口號是最好的例證。
當然,師生能力、教學設備、師生信息占有量等諸多因素,也或輕或重的影響著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通過開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策預設。
1.呼吁教育主管部門盡快出臺并落實相關的評價制度,從根本上扭轉教育這駕車的方向。這個問題,我們從2017年9月教育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撰文吹響“課堂革命號角”,已經看到了希望。
2.加大宣傳學習力度,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民心、師心、生心,并自覺踐行。
3.通過培訓,改變教師課程觀念。在實踐與德育融合方面,使教師的認識達到“課內課外都是教育的陣地,理論實踐都是教育的方法”的高度。
4.編寫校本教材,為教師提供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樣本,并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使其有創造性地開展實踐活動。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高中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融合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7]GHB27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