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田宇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強化學生語文素養,這包括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思想情感修養等多各方面。筆者就根據自己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 語文 素養 全面發展
新課程目標教育改革要求培養學生全面發展,而不單單是學習成績的提高。具體到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則更加注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注重語文學科和日常生活、語文學科和社會的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修養、思想道德品質以及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復雜而龐大的工程,語文素養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內涵,顯然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教育形式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新型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從小學階段就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為孩子的身心發展奠定基礎。
一、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培養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學校教育的工作重心通常就是運用傳統教授法教會學生知識,不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的發展。我們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在頭腦里轉變教育思想,將學習的主體地位歸還于學生,教師只是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內容上應該在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漢字以及語言積累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道德品質、個性品格,幫助學生樹立恰當合理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發展為社會化與個性化統一的人才。與此同時,教師也要做好與學生、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許多家長都想讓孩子在學習中提高語文成績,通過語文這一大學科提高學生的總分,但是這樣忽視了對孩子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重視對孩子語文素養的培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十分嚴肅、刻板,這樣促進不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不利于教師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學生配合尊重老師。老師應該從自身做起,主動融入學生,積極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親自投入到學生活動中,幫助學生學習。例如在學習小學二年級《紙船和風箏》一課時,教師可以舉辦課下活動,讓學生教老師折紙船,老師教學生做風箏,切身體會到語文課文中的可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創新傳統教學模式,開創新型合作探究學習方法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對于知識卻有著強烈的渴望。教師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與不平衡性等特點,創新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師講授語文知識,教會學生認字、寫字,忽視了對學生語文書素養的培養。我們教師要與時俱進,開創新穎的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對學習的要求。新型的合作探究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與探究學習能力。例如,在講到《圓明園毀滅》一課時,這時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校教育已經對電腦和網絡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掌握了不少,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行上網查找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在課堂上舉辦“圓明園一課游”活動,讓學生自己扮演小導游,講解他們有關圓明園的認識,之后教室就可以對學生講解的不足做補充,完善有關圓明園的知識,給學生觀看一些圓明園毀壞之前與毀壞之后的圖片,看這些有關毀壞圓明園的視頻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課后還可以安排學生寫一篇觀后感。這樣的一堂課不僅幫助學生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用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拓寬傳統教學范圍,培養學生課余學習興趣
學校教育的影響力是有限的,課堂的范圍是有限的,課本中包含的知識內容也是有限的,這些有限的學習資源束縛了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要求,更不利于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要想培養學生優秀的語文素養,就必須突破課本和教室的束縛,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經學校批準,在假期舉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實地考察,參觀歷史遺跡,結合文字了解歷史發展的進程,這樣的一次考察也為學生的寫作創作提供了素材。除了參觀歷史遺址之外,收看電視新聞、去圖書館、科技館、動物園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今“國學熱”的潮流滾滾而來,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也應該注重對學生古漢語、古詩詞等國學方面內容的熏陶。培養學生的國學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大捷徑。例如在學習古詩《元日》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家的、鄰居家的春聯,在過年的時候細心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學生介紹一些對聯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對古漢語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國學興趣還能夠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語文積累,為今后的閱讀、寫作帶來便利。在學習《三打白骨精》一課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系統地閱讀《西游記》,之后進一步為學生擴展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閱讀四大名著,體味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使用能力,語言感受能力、情感體會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但是我們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就需要我們身處教育一線的工作者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堅持不懈探索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在潛默移化中培養好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時琪.淺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6(7)
【2】陳茂萍.淺談在小學古詩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探討【J】.小作家選刊,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