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云
音樂具有神奇的魔力,音樂能夠深入人們的內心給人以安慰與力量,同時,美好的音樂還能凈化人的心靈,給人帶來歸屬感,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小學正是學生教育啟蒙的重要階段,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是每一個音樂教師不懈追求的方向。在現代社會,無論是基于興趣愛好的培養、潛力的開發還是技能的掌握,小學音樂的學習是絕對不能被忽視的。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總的來說,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盡管在教改的推進下,課堂已經有了很大變化。當前,部分音樂教師不注重課堂教學的導入,忽視了“以審美為核心”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學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種種教學問題亟需解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音樂教學工作者應當發揮自身的作用,展示音樂的魅力,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愛上音樂課,讓學生在音樂的潤澤下快樂成長。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導入課堂教學,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導入基本奠定了整堂音樂課的基調,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對音樂的渴望,為音樂教學的深入打下良好基礎。我們可以想象,倘若缺乏優質的教學導入,音樂教師一走進課堂就開門見山、按部就班的展開教學,學生極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教學也就難以順利展開。因此,音樂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環節,設置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新穎性、時效性的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瑤族舞曲》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瑤族舞蹈視頻,民族音樂與民族舞蹈的結合將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沖擊力,極富有表現力、張力的舞蹈、音樂深深的感染了學生,學生充滿了學習的興趣,此時教師再引出課堂教學的主體,與學生共同品味《瑤族舞曲》的音樂結構、曲風特點,讓學生充分感受民族樂曲的獨特韻味。
(二)教學以審美為核心,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素質教育理念下,小學音樂教學應當注重審美教育,教學絕不只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更是審美、情感、人格的培養。小學音樂教師要突出審美教育理念并將其滲透到音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中去,提高學生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教師不要以自己對音樂的喜好來設計教學活動,導致音樂教學有所偏重,這不利于學生接觸豐富多元的音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音樂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靈活設計教學環節,將審美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領悟音樂中蘊含的美,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促使學生追求美和創造美,最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春之歌》時,教師可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播放關于春天景色的視頻,視頻中萬物復蘇,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小鳥在枝頭嬉戲,魚兒在溪流中暢游……音樂的配合下,學生仿佛真的走進了春天,觸摸到了春天,輕柔的樂曲令人沉醉不已。輕緩的音樂將學生內心的繁雜一掃而光,留下的皆是美好的景與情,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開展豐富的活動,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音樂教學的形式豐富多樣,音樂教師要學會提前設計好豐富的課堂活動,給學生更多的教學體驗,從多種角度來引導學生賞析音樂的美好。豐富的活動將使音樂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而單一的教學則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音樂的敏感度,失去想象力以及創造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學會開展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在聽、唱、彈、想中體驗音樂和領悟音樂,激活學生的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過去,音樂課堂上都是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師生之間缺乏深入的交流,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浮于表面,在現代教育背景下,音樂教師要大膽嘗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游戲教學等新穎有趣的教學形式,創設有效的活動流程。
(四)注重情境創設,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音樂是情感性的,因此音樂教學應當是學生懷著某種情緒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強迫性學習。為此,教師要注重情境的創設,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我們美麗的祖國》時,為了激發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實現情感共鳴,音樂教師可以播放天安門升國旗以及奧運健兒獲得金牌后升國旗的視頻,激情澎拜的國歌點燃了學生中的愛國熱情,民族自豪感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緊接著教師再播放一段視頻將祖國大好河山盡情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視頻中的畫面配合著慷慨激昂的樂曲,愛國之情傾瀉而出,整個課堂被這種濃烈的感情所包圍,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教學有效性大大提高。
【結 語】
教學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近年來我國小學音樂教學有了很大的突破與發展,課堂變得更加豐富。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許多教師還未能更新教學理念,缺乏教學經驗,教學不免存在種種問題。小學音樂教師要認清現實,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現代人才。因此,要從音樂教學實踐中出發,尋找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突破口,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與教訓,優化音樂課堂教學的范式,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提升,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