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玲
【摘 ?要】
山區初中學生普遍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面狹窄,閱讀量少。作為語文教師,如何讓初中生愛上閱讀?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興趣的培養是關鍵。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可以采取“師生共讀、巧設引子、展示分享”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生 ?閱讀 ?興趣
山區初中學生普遍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面狹窄,閱讀量少。一方面一部分學生對閱讀缺乏積極的認識,不喜歡課外閱讀,沒興趣。另一方面在應試教育面前,應付考試成為了學生的首要任務,這就導致學生整體被題海包圍,閱讀時間寥寥。不去閱讀,不重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沒形成,導致學生語文素養不高,文化底蘊缺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明確要求:“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的神圣使命,擔負著呼喚名著閱讀的回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重任。如何讓初中生愛上閱讀?皮亞杰的雙向建構論認為:“智慧行為是依賴于同化與順應兩種機能從最初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基于皮亞杰的建構理論,我覺得要培養山區初中生閱讀的興趣,就要考慮到師生之間的雙向作用,以及教師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我認為可以采取“師生共讀、巧設引子、展示分享”的方法。
一、師生共讀,創設閱讀氛圍
閱讀需要良好的環境,良好的氛圍能讓學生閱讀得更投入。師生共讀一本書,老師成為詩意的點燈人,老師和學生過著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共讀的氛圍,是閱讀興趣最好的“催產素”。閱讀示范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方式,在老師富有情感的閱讀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其中的豐富滋味,從而激起其閱讀興趣,使學生更加渴望閱讀,更愿意自己親身去體驗閱讀。開展師生共讀活動,用老師的行動影響學生,認識到閱讀書籍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走師生共讀之路是一種雙贏。學生收益,老師受益,樂亦在其中矣!
這幾年來,我大量減少書面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閱讀。每周至少抽出一節課進行師生共讀,師生共讀的內容則選擇有一定閱讀坡度的優秀文學作品,老師介紹或者學生推薦篇目。篇幅上盡量選擇中短篇,保證一、兩周內能讀完,比如余華的《活著》、龍應臺的《人生三書》、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而長篇巨著,每個學期布置學生讀完一本,給學生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個月在班級評選出閱讀之星,并對閱讀之星給予一定的獎勵。
但是由于山區閱讀書籍資源比較匱乏,影響學生的閱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組織學生將自己的書籍集中放置在班級設置的圖書角進行共享。并且讓學生自己輪流作為圖書管理員進行管理,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借書和還書,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愛護書籍。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登錄書香校園網進行網上閱讀。這樣,不僅解決了無書可讀的局面,班級閱讀氛圍變得更濃了。
二、巧設引子,激發閱讀興趣
以經典性的語文課文作為引子,與課內外閱讀相銜接。通過經典課文的閱讀分析后,老師機智巧妙設置懸念,吊住學生的胃口,使他們對閱讀活動產生強烈的渴望,促使其從嘗試閱讀某一片段,到激發其閱讀全文的渴望。教學《孔乙己》時,我告訴學生:“孔乙己的一生是悲慘的一生,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犧牲品。魯迅筆下還有一個同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農民形象——他就是阿Q。阿Q對于失敗、屈辱、窘境等人生中難免遇到的事,自有他一套獨特的對付方法,那便是‘精神勝利法。”然后我告訴學生,這篇小說的名字叫《阿Q正傳》。這樣,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就會處于一種積極的閱讀狀態中。
“影視閱讀”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方式,通過這種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情景交融的閱讀理解,這對于幫助學生熟悉名著的基本情節十分有益。在引導學生閱讀余華的《活著》時,首先帶領學生觀看由小說改編的電影,讓學生從視覺上對整個故事情節有一個直觀的了解,然后再指導學生自己在課下閱讀原著作品。電影所展示出來的只是原著作品豐富多彩內涵的其中一面,而細細品味原著作品才能夠完全領會到個中的全部奧妙,因此,閱讀原著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對電影觀看的一個補充和升華,能夠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閱讀的妙處,是其他表現形式所不具備的,從而使學生更加喜愛閱讀。
三、展示分享,形成閱讀行為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并不是一朝一夕、一時興起的事。因此,當激發其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如何保持其閱讀興趣也是一項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培養學生的閱讀意志,促使學生由閱讀向“悅讀”進行轉變,使閱讀真正成為陪伴學生每日生活不可缺少的事項。在實現向“悅讀”轉變的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收效甚好:①組織專題性讀書活動:如“我眼里的諸葛亮”“說說關云長”“談談《紅樓夢》中的劉姥姥”等問題,開設專題活動課,鼓勵學生就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首先由教師拋出主題,然后將學生分組,以小組形式在課下進行相關的查找資料、閱讀書籍、總結匯總,最后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形式選出代表來分享其讀書成果。對于新穎獨特的見解,我給予充分的肯定。②組織專題的閱讀知識競賽:將班上學生分為若干組,以答題的形式進行競賽,題目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人物、情節等知識,并將題目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兩部分。③寫讀后感:給學生布置讀后感任務,每學期一篇,作品可由學生自行選擇。在學期末將學生的讀后感結成集,并進行全部分享交流。④改編課本劇演出:選擇某一課本劇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進行改編,并根據故事情節、人物特征選擇合適的同學擔任演員進行表演。使得學生對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更有自信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對文學作品情有獨鐘。
培養農村初中生閱讀的習慣,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一定要重視師生共讀,在學習生活中巧設引子,并注重閱讀的展示分享。同時要注意避免三種誤區:一是重布置輕落實;二是重指導輕交流;三是重一時輕堅持。久而久之,學生閱讀的習慣便會慢慢逐漸養成,興趣便會慢慢濃厚。
閱讀的道路漫長而曲折,但同時閱讀也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精彩我們的生命,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要以正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愛上閱讀,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鑒賞能力、審美能力,促進其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將會使其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