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香
作為教師要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而預習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因素之一。預習的進行,特別是語文課的預習,需要學生在課前,用自己的方式,去和文本進行對話,從而達到理解文本的一個過程。這一過程沒有教師的干預,會更加純粹地讓學生吸收和理解文本,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也就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預習的效果會更好,而預習充分了,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教學重難點上,進行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讓探究性學習更加深入和更加有效。
一、激發興趣、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預習方法教給學生,就相當于讓學生掌握自食其力學習知識的方法,學生能獨立地攀上知識學習的巔峰。教師要想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學習,必須重視學生的預習方法。當你的學生能夠掌握并且能夠熟練運用預習方法來進行課前預習時,他們自己也會發現有效預習的好處,學生對預習的興趣才會提高,而預習興趣提高了,預習效果會更好,教師的課堂也會更高效。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的自身特點,我做了一下思考。
(一)低年級預習結合游戲,提高預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剛踏入學校不久,對學校的一切充滿好奇,他們思維活躍,學習興趣濃厚,但好動的天性又讓他們坐不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所以面對教授低年級學生的預習方法時,就可以結合游戲。比如在借助拼音拼讀生字,看清筆順和結構后,教師可以讓孩子們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如“交朋友”法:“包”可以和“月”“饣”“扌”等交朋友,變成新字,比一比,看誰交的朋友多。也有“猜謎語”法:“人對人”打一字是“眾”,“媽媽”打一字是“每”等等。看誰猜對的謎語多,就能得到獎勵等方法,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也能更好的讓學生記憶生字,提高學習效率,在此基礎上給生字組詞,通讀全文也會事半功倍。
(二)中高年級預習打牢基礎,掌握預習能力
中年級是由低年級升到高年級的一個重要轉折,此時的課文內容增加、篇幅增長,對學生預習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結合中年級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接下來到高年級的順利過渡,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按以下步驟和方法進行預習。
1.讀課題:思考,讀了這個課題,你有想問的問題,可以依次寫在課題旁;
2.讀課文:通讀課文,把生字拼音寫進課文。讀生字要求:讀拼音,讀生字結構,讀生字筆順,讀準生字字音后再給課后生字描紅。
3.邊讀邊動筆:圈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難讀的詞語多讀幾遍,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詞語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把意思寫在詞語邊上。以前認識的詞語可以寫出它的反義詞、近義詞,還可以給新學的詞語造句。
4.快速默讀課文:讀完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順序寫的?然后標好課文自然段,概括每個自然段大意后,給課文分層次,做好層次標記,概括每個層次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可以寫下來。
5.讀句子:把難讀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難理解的句子做好標記,覺得是好詞好句的用直線劃出來,并想一想,好在哪里,有思路就寫下來。
6.查課外讀物,思考:課文提到的知識你還有了解嗎?查找工具書或者上網找一找相關資料。
7.做一做相關的練習題(比如抄寫詞語、擴詞、造句、近義詞、反義詞、按課文內容填空等等)。
8.你還有哪些新發現?還希望在課上老師多講些什么?可以記在課文空白處。
中年級是低年級剛升入高年級的開始,低年級的語文書上每個字都有拼音,課文又短,所以讀起來比較輕松,而中年級后,語文課文已經沒有拼音了,課文又長,對于剛升入的孩子來說一開始肯定很難進入狀態的,所以在預習課文時,我盡量讓他們多讀,多查,多問,而預習的步驟和方法上我也給他們制定的更詳細更具體一點,這樣他們就能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而不是簡單的像低年級時一樣,只要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就可以了。
二、緊扣課堂,進行預習成果的交流
按著這樣的幾步驟下來,教師在課堂上就能更有效率的教授新知識,第一課時其實只是一個交流預習成果的過程:
1.可以抽看學生預習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的預習經過都可以通過書上的標記反應出來;
2.在課上進行提問主要內容來檢查預習成果;
3.學生完成相關練習。
當然,教師在進行檢查的同時,也可以讓評價來促進預習的進行,增加預習效果,以此提高學生預習興趣,何樂而不為?比如在預習《山行》這一課,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檢查,這首古詩里作者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還有哪幾個字詞你不理解需要老師幫助的?課開始時讓學生先自我評價,然后教師一一幫助解答,從而達到“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效果,這樣一堂課能上的東西就很多,而不是一直在和學生糾結讀音、字詞、詞語之類的東西了,甚至能把本來放在第二課時的分析課文,都能提前分析掉一些,第二課時的時候,教師還能進行更多的知識拓展,把語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把書本知識靈活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實際。
三、家校合作,促進預習習慣的養成
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的努力,家長也要參與其中。預習大部分是在家里進行的,家長如果能抽出時間參與預習,那么預習效果會更好。如果家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適當指導,多發現孩子的每個進步,那么孩子的預習興趣會更高,也就更能堅持課前預習的習慣。
相信經過我們的多管齊下,孩子的語文預習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但我們也要知道,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的形成,是現在個性化教學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幫助孩子減輕課業負擔、創建快樂高效課堂的過程。語文課前預習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個性化形成,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