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而言,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在于通過文本的閱讀培養自己認識世界的能力。語文來源于生活,并將世界上千變萬化的事物用文字加以表現,并通過文字這一載體傳承下去。小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借助閱讀來獲取。小學四年級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渠道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讓孩子們輕松愉悅地閱讀學習,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意識和習慣,發展學生閱讀欣賞評價的能力,以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充分認識小學生語文閱讀欣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是小學語文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閱讀是語文學科“聽說讀寫”最基本的活動之一,也是語文課堂知識延伸的重要渠道,更是語文知識和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隨著語文課改不斷走向縱深,加之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大語文”“廣閱讀”新理念也為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認可和接受,語文課堂教學已經不在困宥于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也是適應新課改、達成三維目標、培養高素質語文人才的迫切需要。
2.是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
學生的閱讀能力最能體現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水平。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欣賞感悟能力正是閱讀能力的具體體現。小學語文課堂不僅傳授語文基本知識和培養基本技能,更是提升學生語文意識、思維和情懷的重要陣地,學生借助閱讀可以陶冶情操、訓練思維、形成思想、訓練寫作,這些都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元素。
3.是奠基學生終身發展的必要準備
“少年強則國強”。小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課程。教師需要改變 “重知識技能,輕發展需要” 的錯誤做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豐富自己的人生情操和精神涵養,進而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和人文理念,為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奠基。
二、實施“多元促進、快樂閱讀”的策略分析
1.保證書源清純,適應成長需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四年級學生受興趣支配的心理意識比較強烈,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選擇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要將適合兒童閱讀的中外經典作品推薦給學生,保證書源清純,適合他們的發展需要。同時,我們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競賽、征文比賽和手抄報評比、親子閱讀等等實踐活動,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學冀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閱讀鏈接”板塊《美的發現》時,教師可以圍繞主題進行“激趣”設計: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或者智能手機、圖書館、新華書店等閱讀資源,廣泛收集描寫風景名勝的美文、圖片相冊、資料說明、音樂視頻等等文件, 為師生交流互動做好準備。教學中,我們利用多媒體展示精心制作的課件,讓學生在音視頻文件展播中欣賞美圖、觀賞美景、傾聽美文、欣賞美樂。在此基礎上,我們播放配樂朗誦的《桂林山水》的音視頻文件,引導學生在美美的意境中感受閱讀的魅力。
2.關注閱讀過程,注重情感培養,培植學生的欣賞情趣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關注學生參與狀態,注重學生的活動感受,強化學生參與閱讀的情感體驗,要立足文本的價值觀和藝術美,不斷培植學生的欣賞情趣,根據文章特點,在感受文字之美和結構之美的過程中相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情感,以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鳥的天堂》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文中的景物描寫非常有特色。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重要句段,用多媒體課件相關句子展示出來,讓學生找出重點詞反復誦讀、然后找到句子的感情基調,采取換詞讀、范讀、聽錄音讀、同桌互動、欣賞音視頻賞讀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賞讀情趣。
3.注重讀寫結合,鼓勵學會表達,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更是學生將閱讀中掌握的語文知識、技能和素養加以具體體現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將閱讀和寫作有機融合,鼓勵學生大膽表述,用口頭和筆頭真實表現自己的所聞、所見、所感、所想, 并通過多種寫作技法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思想。比如,教學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綜合學習一》時,對于四個板塊“采蜜集”“讀讀背背”“口語交際”“我的小筆頭”的處理, 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融合,可以安排這樣的幾個環節:一是將單元課文中精美的句段用多媒體加以展示,并結合規定的古詩詞進行重點感悟寫景抒情的魅力;二是將出示的內容進行誦讀背誦,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二次創作,培養口頭作文能力;三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找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點,并嘗試口頭作文;四是進行習作訓練,用自己的筆描寫風景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這樣便可以有效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和愛好。
總之,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立足學生主體地位,堅持“多元促進,快樂閱讀”的教學理念,實施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既有利于提升綜合能力,又需要豐富學生的人文情懷,以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植學生快樂閱讀的能力和素養,并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