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長期以來,語文教學收效甚微的一個重要性原因是學生主體價值,特別是主體實踐的忽視,以至課堂教學患上串講串問的痼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能由別人代替,也無法代替,其主體性是在自己的獨立活動中實現的,沒有主體的自主性,就談不上主體的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堅持和培養(yǎng)主體的自主性,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主體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呢?
一、在瑯瑯讀書聲中自主感悟
杜甫有一句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道出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強調了熟讀成誦可以實現由內而外的靈活而熟練的語言運用。不難看出我國語文教學強調誦讀涵詠的良苦用心。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誦讀中語調、節(jié)奏、語流反復刺激,便在學習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聲音映像“,這種內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語言便自然而然地從記憶中溢出。
我在教學《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課時,首先,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讀書的機會。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輕讀;在理解課文時,讓學生默讀、齊讀、自由讀;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由感情朗讀,激勵學生比一比誰讀得好。這些讀書形式保證了每個學生都有讀書的機會。同時,為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把讀得好的同學樹為榜樣,讀得差的教給改進的方法,使每個學生都有讀好的信心和想讀的愿望。其次,要使學生讀出滋味,讀出情趣。比如讀“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這一句時,層層遞進,朗讀時語調應該逐漸提高,特別是連用四個“哪里”更要重讀,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介紹戰(zhàn)士們?yōu)榱巳嗣裆拓敭a,一個個奮不顧身的典型故事時,應帶著自豪、崇敬的感情來讀。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自然就能體會到人民子弟兵關心人民、英勇無畏的大無畏精神。
二、在遣詞造句時自主質疑
蘇教版所選用的課文大都文質兼美,這讓學生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優(yōu)美的同時也讓學生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在教學中我常讓學生大膽地懷疑課文的語句是否得體,能否換種說法。學生在不斷地訓練中,遣詞造句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懷疑更替意識得到了明顯的增強。由于學生具有了懷疑意識,在懷疑的基礎上又有了創(chuàng)新。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往往使我倍覺意外和驚喜。我想這種懷疑意識不僅會在課堂上讓學生振奮,而且在成長道路上也受益終生。
另外,在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配有插圖。這些插圖大都是根據課文的內容來繪制的。教學中結合文中的插圖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可以結合文章的內容也可以去考證插圖的成敗得失,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讓他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要培養(yǎng)學生斟酌字詞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學習理解語句的基礎上大膽去懷疑,去替換。在不斷地斟酌和替換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懷疑意識,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世界。
三、在走進文本后自主對話
語文教學是借助一篇課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其思想認識、思想境界,充實其精神靈魂的。這是語文課和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正因為如此,語文教學必須圍繞文本,依托文本來實施。語文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世界。只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融入文本,和文本對話交流,才能產生感情,產生共鳴,甚至感同身受,悲喜相和。
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師應自覺走下講臺,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擁有充裕的時間和自由的意志來閱讀文本,感受文本,思考文本,主動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教師的講解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對文本的充分感知的基礎之上,切不可操之過急。教師就是要運用各種策略和智慧把學生拉入文本之中,讓學生進入角色,去欣賞美景、演繹故事、分享體驗,這既是教師作為教學主導的具體體現,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前提條件。
四、在學生和教材實際中培養(yǎng)閱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老師以為學生什么都不懂,課文的理解全靠教師的講解。甚至學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講,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濃了,抑制了學生積極性,學生只聽、被動地接受,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怎么能得到培養(yǎng)呢?其實有的課文,或者有的句段讀讀就懂了,不需要教師多講。如《美麗的南沙群島》,形容海水色彩的:“天是一塊藍玉,海是一塊翡翠。”形容浪花的:“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仿佛是歡迎的人群在揮舞著花束。”學生一讀就懂了,而且讀得有聲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師一味的講解要好得多,所以閱讀教學方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看課文內容,看學生的實際水平,該講的講,該讀的讀,該練的練,該做的做。教師要大膽相信學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們通過讀、練、議能掌握相當部分的內容,教師的精力則集中到學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理解、積累、內化了教材的語言,并在訓練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