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璘
【摘 ?要】
語文學科習作教學是培養和展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渠道。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作為重要目標,并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加以落實。 基于此,在組織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立足學生的作文實際,認真領會課標精神,激發學生表現自己所見所思所感的欲望,讓學生能夠自主表達、善于展示,進而教育出各具特色的寫作人才。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師的角度,正確分析教學現狀,提出可行性的實施側率, 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實施創新性教學策略,通過對學生的寫作技能進行系列化、梯度化訓練,不斷促進作文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 課堂教學 ? 習作訓練 ?創新策略
初中語文習作教學是師生運用語言材料進行建構重組的創作活動,是心理和智力重組建構狀態的外顯。 作文教學是初中階段最能表現學生創新能力和水平的一種精神層面的實踐活動。因此,初中語文習作教學應該 實施創新性教學策略,強化作文的序列化、梯度化訓練,促進學生習作興趣培養,激活想象和思維的潛能, 促進學生習作活動中的個性潛能和創作靈感,使作文活動充滿生命活力。
一、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師對作文教學重視不夠。語文教師在預設作文教學時,并沒有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案例,往往只是憑經驗和任務進行建構教學環節, 方法指導流于形式,作文教學也僅是限于出出題目、說說方法、讀讀范文、寫寫作文而已。 作文教學毫無新意。
2.課時安排也不能滿足作文教學需要。現階段的初中作文教學僅僅局限在每周兩節作文寫作課。 教師也大多是利用兩課時完成作文教學,可以想象,這樣短的時間內學生能夠系統化學習作文技法和寫好作文嗎? 即便是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寫作,也只能是窮于應付完成任務而已,也就是說,在課時安排上也體現不出作文教學被重視的程度和地位優勢。
3.學生的參與狀態不容樂觀。受應試教育和網絡傳媒的影響,學生對寫作并不感興趣,“任務式”“復制式”“呻吟式”作文比比皆是,學生雖然在寫作素材上有相當大的自主性,但是由于思想問題、環境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他們沒能得到系統的技法訓練,往往是流于形式、走過場和程序化完成老師的任務,缺少感情的投入和主觀的創新,內容依然是空洞俗套, 這樣的作文教學怎么能夠有好的效果呢?
4.多媒體技術在寫作課堂使用甚少。盡管網絡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也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但是語文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使用多媒體技術的機會相對較少,沒有將先進技術和作文教學以及學生生活進行有機整合, 僅僅秉持傳統空口說教,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欲望,更無法將新穎鮮活的寫作素材運用到作文中來, 使作文仍然停留在過往的繁華之中,缺少時效性和新穎性,沒有生命的鮮活和靈動。
二、創新性作文教學策略的重要意義
語文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作文教學理念,堅持解放思想、開放思路、拓展思維的原則,讓學生學得輕松靈活多元開放。習作課中,教師不預設硬性指標,不劃定硬性范圍,不套用評判標準,讓學生能夠在寬松自由和諧的氛圍中自我選擇、自主寫作、自主表達,進而達到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張揚個性、發散思維、表明主見的習作境地。首先,創新性習作教學需要開放寫作空間。 受每個人的生活儲備和認知水平不同的影響,學生在寫作時拓展想象和挖掘延伸的程度高度也會各具形態。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機遇平臺,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社會,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用豐富多元的社會生活豐厚自己的作文素材庫。學生需要積極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去, 通過感受博大的時代信息、豐富的生活歷練、優美的名勝古跡和浩瀚的經典名著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涵養,汲取寫作的營養,激發創作的熱情和靈感,以達到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培養興趣和提高素養的寫作目的。其次,創新性習作教學需要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學生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也是學生張揚個性、表達情感、展示風采和培養才智的表演舞臺, 只有他們的思維特別活躍,他們的思想才會更加具有獨創性,作品才會別有風味更加感人。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開放、自主、發散、和諧的作文情境,促進學生和生活接軌融合。同時教師需要更多關注學生的作文意識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積極營造平等交流合作共贏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我,讓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和生命意識,激勵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多元化研判問題,進而拓展作文思維空間,提升作文綜合素養。
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策略研究
1.寫作立意的創新。 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參加實踐活動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敢于標新立異大膽表現自我。 比如,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成長的煩惱》時,我設計了“說說真心話”這個環節,讓大家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交流中,有的學生說出要錢花錢的煩惱,有的說出購物穿衣的煩惱,有的說出留守在家的煩惱,有的說出貧困輟學的煩惱……我鼓勵大家把自己的煩惱寫下來,不要和別人一樣,要表現獨特的我。結果學生的作文基本上沒有雷同的主題,都能寫出“特別的我”來。
2.寫作材料創新。作文寫作材料要講究別致新穎,要有典型性和獨創性,能準確地為主題服務。我們所處的時代日新月異,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風、新物隨處可見,需要我們獨具慧眼地去發現,要善于提煉有價值的“新”材料,并挖掘其中的表現價值,寫出新穎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針對性。比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感受自然》時,我要求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要抓住生態的變化去表現人和自然和平共處的親密關系。選材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近幾年生態變化的音視頻材料,讓學生結合視頻聯系家鄉的風土人情去選擇材料。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找到新材料表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愿望和環保愿景。
3.語言表達的創新。學生的作文用語要感情分明,講究立場清楚,準確地表情達意。同時需要盡可能地使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和表現力,以追求自然和諧,富有創造性。比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中的《探索月球奧秘》和《戲曲大舞臺》時,根據文體的不同,學生選擇的語言也應該符合各自的特點。介紹月球的奧秘時,需要選擇科普或者科幻語言來介紹和描寫月球的奧秘,讓學生寫來娓娓動聽;而描寫戲曲表演場景時,就必須熟悉戲曲用語,教師可以將戲曲人物、臉譜、唱腔等資料用多媒體課件介紹給學生,是語言表達更加專業。
4.個性特色的創新。寫作就是一種自我表達、自我展示、自我介紹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種自我感悟、自我努力、自我愉悅的精神活動。寫作貴在表現自我,要寫出個性化的東西,要向大家展示出“不一樣的我”。也就是作文需要親力親為事必躬親,一切需要自己獨立完成,這樣才會養成獨立作文、自主作文的好習慣。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作文《我就是我》時,教師需要著力引導學生寫出“獨特的我”。為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找出自己和別人相比有什么不同。表格從身高、性別、家庭、愛好、性格、學習方式、顏色、風景、旅游經歷等等近20個指標去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樣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個體”,然后在出示范文讓學生領會別人是怎么寫出“我”的獨特的。
總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需要轉變觀念,實施創新性教學策略,語文教師需要立足現狀,正確分析創新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從立意、材料、語言、個性等方面進行作文創新的嘗試,以盡可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意識,進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并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林蘇.增強初中語文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華章,2017 (1)
【2】吳明艷.初中階段語文教育方法淺析【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B),2017(5)
【3】胡萍.探究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實效【J】.中國教育,20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