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華東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學是新課標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教學水平和初中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是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目的。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烈的年齡階段,在物理教學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豐富課堂內容、在課堂中引入情感等教學手段,能夠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同時激起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學習的熱情,達到物理教學最終目標。
【關鍵詞】
初中物理 興趣培養 教學
在現階段初中教學中,物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教學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好物理知識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礎要求,但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書本中的公式以及定義、定律比較抽象不易理解,使得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沒有興趣與激情,以應付考試的一種學習模式進行物理學習。在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作為教學主體,機械式、口頭的向學生傳授物理知識,學生通過背誦物理定義與公式,在考試中套用公式,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公式、定義的理解事倍功半,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對物理學習理解的效率。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就必須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理解物理知識、物理公式。
一、在教學中投入情感教學,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在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講臺上講授書本上的知識,學生在講臺下機械式地接受物理知識,使得學生在物理教學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同時由于物理書本內容主要有公式、定義等組成,使得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極其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那么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起到重要且有效的作用,嚴厲且枯燥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應該放下傳統教學課堂中的高身段,在教學中投入情感,給予學生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給學生們營造輕松愉悅的物理學習環境,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與激情。
比如,在學習物理書本《聲現象》這一章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放下自己在講臺前的高姿態,走下講臺和學生們一起探討聲音的傳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聲音的傳播是有速度的,在不同距離接收到聲音的時間不同。對學生們進行分組,讓他們討論雷暴雨天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在學生分享自己理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他們鼓勵,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習的信心與熱情。
二、實驗與書本緊密結合,互動式教學
物理是一門動手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單純依靠學習書本知識,學生們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知識,而通過實驗,讓學生們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能夠幫助他們更快,更輕松地消化知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許多教師會忽略實驗這一環節,因此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們參與到實驗中,并與學生們一起做實驗,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幫學生們解決他們的疑問。不斷發散學生們的思維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力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書本的學習,學生對力的知識還處于淺層次的理解,準備相同質量的棉花與鐵塊,讓它們在同一位置同一時間進行自由落體,比較它們落到地上的時間先后,在實驗中,學生們觀察到相同質量的棉花與鐵塊在同一時間同一高度自由落體,它們也是在相同的時間落到地面。在實驗中學習物理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們更牢固地記住知識、理解知識。
三、結合學生自身情況進行物理教學
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對知識的消化能力也有所差異,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自身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鼓勵他們,幫助他們用更發散的思維思考問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對他們的指導過程中要有耐心,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習較差而對他們失去耐心,甚至歧視,通過對他們的耐心與愛心,學生們會不斷提高自己學習物理的信心,更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們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并監督他們。同時在物理學習中,應該要求學生養成錯題整理的好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在錯題整理中發現自己的薄弱點。最后,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相互幫助,對待疑問善于思考討論,收集他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思考,學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不斷相互監督、提高。
初中物理是教學計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是教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投入情感,讓學生們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從而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也會投入自己的情感;物理教師也要注重實驗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將課堂教學與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們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理解知識;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點,對于知識的消化能力、學習能力也互不相同,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考慮因材施教,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制作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激勵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周明學.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情景創設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C】,2017(6)
【2】王偉巍.淺談初中物理興趣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