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 ?要】
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少教多學”模式的構建,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確定學生主體地位;恰當利用多種工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重視班級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關鍵詞】
初中 ?語文 ?少教多學
語文是初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期對人才的要求。因此,在當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注重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強化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確定學生主體地位
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上課過程中往往是教師一直講解內容,學生很少有機會發言。這種教學方式壓抑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傳統被動的教學方式,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居于教學的中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向學生發問,提出多種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權。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課文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如為什么除了那個孩子其他人都在夸贊皇帝的新裝呢?兩個騙子能夠騙得皇帝成功是利用了人性的哪些特點?皇帝為什么明知根本沒有衣服還要裝作若無其事呢?通過閱讀這篇課文大家能夠懂得什么道理呢?在生活中大家有沒有做過類似這個皇帝所做的事情呢?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出以上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將文章閱讀一遍,最后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教師通過學生回答的問題,可以掌握學生理解文章的程度,這樣在后續的講解中會更有針對性。并且這種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更加集中注意力,對文章細節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二、恰當利用多種工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雖然教材內容已經很豐富,但是要想全面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起來,教師還要注重借鑒多種教學工具,豐富課堂的教學材料,擴寬學生的視野,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使單調的課本文字變得鮮活起來,幫助學生融入文章情境,理解作者思想。例如在學習《黃河頌》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很多學生都沒有親眼見過黃河,所以對文中的描寫理解得不夠深刻。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示有關黃河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對黃河有一個視覺上的直觀感受。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黃河大合唱》的視頻或者音頻,讓學生從這首合唱歌曲中感受到黃河的氣勢和華夏子孫對于黃河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在學習《蘇州園林》的時候,除了那些生活在蘇州和曾經到蘇州旅游過的學生,其他學生對于蘇州園林的認識都很有限。這時候教師同樣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播放關于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者是宣傳片,讓學生從圖片中感受到蘇州園林的美麗和特點,從而對文中的描寫理解得更加清楚。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圖片打印出來讓學生傳閱欣賞,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對照圖片理解文中的細節描寫。
三、重視班級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充分地發揮自主性和思考能力,并且通過互相討論得出來的答案會更加全面,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會取長補短,對問題的認知更加明確。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合作的目標,確定通過討論要解決哪些問題,并在稍后的學習中檢驗學生的討論成果,以此避免有些學生趁討論之機閑聊。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商人節選》這一文章的時候,由于這一文段中涉及到多個人物,如果只是一個學生閱讀很難將其中多個人物的性格、語言等表現得豐富和富有層次。所以,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小組內的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自由分配角色,然后按照各自分配的角色朗讀課文。這樣每個小組就將這篇文章分層次地朗讀出來了,不同的小組之間也可以進行比賽,讓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判哪個小組朗讀的最好。除了單調的朗讀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按照分配的角色將文段中的情境表演出來,以話劇的形式進行呈現。這樣學生在表演中可以對文段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揣摩的更加準確,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除了這種分角色呈現的內容,教師在講授其它內容時也可以讓學生合作學習,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討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重視“少教多學”,將學生擺在教學的中心地位,在課堂上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但是在這種少教多學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明確自身的作用,不能一味地放任學生自己學習,而是要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授之以漁,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更好地學習課堂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