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要】
低年級語文教學應該把教學側重點放在基礎語言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更好地適應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能力層次,使得他們能夠打好語言學習基礎,為更高層次的語言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學好語文不能夠單一關注遣詞造句,應該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會讀、會說和會寫。閱讀、口語交際以及寫作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發揮彼此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讓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機。
【關鍵詞】
農村 小學 低年級 語文 以讀促說 以說促寫 言語實踐
從教學本質上看,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會讀、會說和會寫的能力,有效完善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與學習方法,奠定學生語言能力發展的基礎。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恰當處理好讀說寫之間的關系,實現以讀促說,以說促寫和言語實踐,讓學生可以真正將讀書寫整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共同進步與提升,讓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綜合鍛煉。
1.以讀促說
以讀促說強調的是要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廣泛的語文閱讀,不斷積累語言材料,為口語交際和口語表達打下基礎。以讀促說這一教學策略需要將閱讀和口語表達整合起來,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學生對閱讀和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第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奠定學生愛讀和會讀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較差,同時也不具備豐富的語言材料積累,這使得他們在口語表達的過程當中不夠順暢和流利,語言運用能力相對較差。彌補這一缺陷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廣泛閱讀,做到讀通和讀懂,以便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為會說打好基礎。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要指導學生運用多元化的朗讀形式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了讓學生對閱讀產生強烈的動機,培養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組織朗讀比賽,這樣可以活躍氣氛,還能夠讓學生愛上閱讀。第二,在學生閱讀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實現以讀促說。通過廣泛的閱讀能夠讓學生的語言知識變得豐富,從而讓小學低年級學生克服口語表達的障礙。而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搭建口語表達的平臺,鼓勵學生自主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在學習《丑小鴨》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全文,之后為學生提出這樣的思考題讓學生表達看法:通過這個故事你收到了哪些啟發?這是一個開放性問題,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會表達出來,為理解全文打好基礎。
2.以說促寫
小學低年級學生之所以可以滔滔不絕的說,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因為他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積累了很多的語言材料,還掌握了很多生動鮮活的事例,這就讓他們在寫作時擁有了良好根基。而要寫出一篇文字優美的作文,首要條件就是擁有豐富的詞語基礎,這些詞語基礎都可以在學生的閱讀和說話訓練當中獲得。所以,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特征,積極推動以說促寫教學策略的落實,也就是說讓學生通過讀說訓練獲得的資料應用到寫作當中,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質量。比方說,在指導學生寫描寫人物肖像的作文時,教師可以恰當運用以說促寫的練習方法。首先,教師可以先鼓勵學生大膽說一說自己熟悉的描寫人物形象的詞語,比如水汪汪的眼睛、粗黑的眉毛等。其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他們說的這些詞語和短句進行總結歸納,進而選哪些可以應用到文章創作當中。最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人物肖像描寫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將這些多元化的寫作材料應用到文章創作當中。這樣的方法既讓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了鍛煉,還促進了學生寫作水平和寫作質量的提升,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3.言語實踐
要想提高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言語能力,最為基礎和核心的措施,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言語實踐訓練,鍛煉學生言語實踐能力,使得他們能夠在言語應用當中掌握方式方法,領悟言語表達當中的深奧意蘊,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第一,合理設計記敘文言語實踐練習。在記敘文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深入朗讀,進入到文章創設的情境當中,把握文本人物行為、語言、性格等方面的特征,進而領悟作者的心聲,提高言語實踐能力。第二,合理設計議論文的言語實踐練習。議論文缺少很多修飾性的語言元素,其重點在于指導學生把握文本的順序和語言特征,所以教師要以此為依據設計有關語言與邏輯性的實踐練習。第三,合理設計詩歌的言語實踐練習。詩歌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語言表達形式,為了對于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進行鍛煉,教師可以組織詩歌朗誦比賽等實踐活動,創設良好的言語實踐環境,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之下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要積極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對傳統的語文教學策略進行全面改革,以便更好的把握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規律和特征,讓學生在讀說寫結合的過程中完善語文基礎能力,增強語言素質。語文教師要將新課程改革作為重要指導,在農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落實以讀促說,以說促寫和言語實踐的教學方案,開辟語文教學改革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