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軍
【摘 要】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對農村小學教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我們農村小學也緊跟時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題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多年來通過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研究出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農村 課堂 應用
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進入“互聯網+”的時代,知識傳播的方式和速度都在核裂變的遞增。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給現代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信息技術時代,信息的來源不再只是教科書,大量的信息來自于計算機和網絡,并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這些變化對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注重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硬件設備的配置
內黃縣縣教體育局和后河鎮中心校負責人充分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我鎮從2005年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以來,逐年加大了學校信息技術硬件建設,到目前為止,全鎮中小學都實現了“班班通”和“校校通”;所有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室,并且都接入網速50兆的寬帶。全縣教育信息化環境已經形成,為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是制定實施了教師信息技術學習應用制度
1.分級管理。教體局和中心校是全縣中小學信息技術的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全縣信息技術在課堂應用的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并檢查、評估和督導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等工作。學校負責信息技術教學應用的日常管理和維護。2.建立培訓制度。重視對學科教師開展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有計劃組織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教師培訓活動,推動農村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工作廣泛深入開展。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室的效益,除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外,還應積極開展計算機興趣活動、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活動、課外對學生和社會開放工作等。3.依法管理。已接入互聯網和已建校園網的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網絡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學校應制定《網絡安全預案》,并對全縣師生進行培訓,將措施和責任落實到人。 4.定期考核原則。縣教體局和中心校逐步建立信息技術課堂應用評估制度,定期對農村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工作量和技術水平考核。學校對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作為教師考核、表彰的重要依據。正是因為有了信息技術在我鎮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制度的嚴格落實,到目前,我們后河鎮90%以上的教師都學會運用互聯網搜索各種教學資源,并能熟練運用到課堂教學。
第三,注意遵循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幾個原則
1.輔助性課堂教學原則。教師永遠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永遠是課堂的主體,因此,不管信息技術發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終只能起到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因此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不能過分強調它的作用,不能用信息技術替代教師的生成性工作,更不能用信息技術代替過去所有傳統教學法。2.適量性原則。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我們發現有相當部分教師思想上存在這樣的誤區: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越多課堂效果越好。以至于出現課堂展示內容偏離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甚至與教材內容和教學對象不符合的現象,結果一節課展示了過多的東西,必然沖淡課堂教學中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應用信息技術資源教學要注意適量,注意找準應用信息技術的落腳點和切入點。教師不能盲目使用,要注意突破教學重難點,把握好時機,幫助完成學習任務。3.實效性課堂教學原則。既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低年級只能作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有效教學突破重點和難點,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高年級可在主題學習的學習過程(確定目標→相互協作→相互交流→集中講評)中,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
第四,注重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技巧
1.情景導入。就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資源提供的情景再現作用,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二年級王金梅老師在教學《青蛙賣泥塘》一課時,由于課件設計得符合低年孩子的認知能力,加上教師出示課件的契機把握恰當,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生參入學習的欲望極高,個個舉起小手,爭著搶著表現自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2.注重切入知識點。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適時運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關鍵點突破重難點,達到難點易化的目的。如袁艷軍老師教學《9的乘法的口訣》時,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生活實際,課件出示身邊的例子,步步得當,環環相扣,學生經過仔細觀察找出9×9的最特殊的、獨有的規律。3.注重課堂內外的交互探究。交互探究,就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進行交互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五年級劉希鳳老師在教學《長城》一課時讓學生圍繞長城的有關知識,如形態、結構、歷史發展、民間傳說等進行分組選題,各組同學在課外時間都利用網上搜索,下載并保存了許多信息資源;并整理成章,然后全班交流;同時上傳到學校樂教樂學平臺上,展示給更多的小朋友。學生不僅較好地掌握了學習的內容,并且提高了自學、探究、表達的能力。4.注重寓教于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運用信息技術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信息技術舉行美術、書法、動畫、手工制作等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如李曉紅教師在信息技術課上,進行主題為“玉樹不倒”的演示文稿創意制作比賽時,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地震中的玉樹及社會救援情況,再進行合理想象,最后制作成一副副讓人震撼的演示文稿。
總之,我們農村小學教師,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進行課堂教學,積極參加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學習培訓,以適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遵循教學原則,注意教學技巧,有效地提高我們農村課堂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河南省農村學校應用性教育科研課題參與者劉希鳳 王金梅 李曉紅 袁艷軍 李俊歌)
【參考文獻】
【1】現代教育技術技術基礎.國家新課程教學策略研究組
【2】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4】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北京大學出版社
【5】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清華大學出版社
【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