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真實案例為基礎,以課堂討論為抓手,通過緊緊圍繞案例涉及的法律問題而展開提問、回答、反問、立論與反駁等積極的對話、討論與互動,增進師生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提高課堂效率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等既定教學目標。
關鍵詞:對話式互動;案例;互動教學;法學
作者簡介:蓋威,法學博士,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督查法、社會組織法。(上海 200333)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2-0060-02
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進程中,高校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大力培養高等人才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關乎法律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規模,關乎全社會懂法、守法的總體氛圍和水平。
一、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目標
“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是指在高等院校的法學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以授課教師為主導,以選課學生為主體,以真實案例為基礎,以課堂討論為抓手,通過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緊緊圍繞案例涉及的法律問題展開提問、回答、反問、立論與反駁等積極的對話、討論與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首先,由授課教師精心篩選用于課堂討論的真實案例視頻資料,把枯燥的法律知識融入有趣的社會事件和經典案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其次,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為學生預留用于討論的若干問題,課堂上以這些問題為焦點展開對話式互動討論,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尋找解決方案,避免簡單灌輸,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學生通過真實案例透視社會生活和人性善惡,增長見聞以彌補社會經驗之不足,為將來自信地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做好準備。同時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奠定了堅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培養了健全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依法創業、依法維權、知法守法。最后,優化對學生學業情況的過程評價機制,將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表現作為評定學生平時成績的客觀依據。
二、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在法學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嚴格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在法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授課教師為主導、以選課學生為主體,以真實案例為基礎、以課堂討論為抓手,完成“傳道、授業、解惑”三部曲。本文將以“行政法”課堂教學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在各類法學課程中,“行政法”相對枯燥、艱深,對于授課教師而言有一定的難度。
“行政法”是一門專業必修課,48學時,學生人數一般在45人左右。筆者通過長期的摸索、實踐,運用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行政法”之具體行政行為這部分內容時,筆者選取了由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經濟與法”欄目制作播出的一期節目“中國姓名權第一案:趙C變更姓名案”作為用于課堂討論的案例。該案例所涉及的新知識點主要有行政行為的分類、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和主要特征。需要鞏固的知識點有行政法律關系的分類和主體、法的溯及力,衍生知識點有相對人不服具體行政行為的救濟途徑、庭外和解與法庭調解的聯系與區別。預留問題:①本案公安機關為趙C換發二代身份證是何種性質的行為?本案是何種訴訟案件?②本案中存在哪些法律關系?主體分別是誰?③如何看待本案涉及的《民法通則》和《居民身份證法》相關規定之間的關系?④從法律角度如何評價一審判決和二審庭外和解的結案方式?⑤如何看待私權利與公權力之間的關系?本案對你有何啟示。接著播放視頻“趙C變更姓名案”,然后開展圍繞本案案情和預留問題、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對話式討論。最后,歸納總結,評價記錄。
1.前期準備。教師按照嚴格的標準選取適用于課堂播放的視頻資料,堅持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和安排每個案例要討論的法律問題,按照教學大綱制作教學課件,并提前發送給學生,以便滿足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和課后復習所需。視頻資料按照以下標準選取:①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緊扣教學知識點來選取合適的案例用于討論。上述趙C案即由行政相對人不服公安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而引發的行政糾紛案件,緊扣具體行政行為的知識點。②視頻內容和時長適合在課堂播放。其中,視頻資料的制作主體要具有權威性,譬如央視和各大衛視根據近期發生的熱點案例所制作的法治節目。節目時長以20分鐘左右為宜,不宜過短或者過長。時間過短往往屬于新聞報道性質的節目,無法全面展現案件細節,不能為課堂討論提供充分的信息;時間過長則會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上述趙C姓名變更案的節目制作主體即央視經濟頻道,時長在20分鐘左右。③案情生動有趣,折射社會現實。在符合上述兩個標準的前提下,應當篩選風格相對生動、活潑和有趣的案例視頻,以便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趙C姓名變更案中,學生對于趙C這一名字頗感興趣,進而積極準備,參與討論。
2.知識儲備。在課堂上,由授課教師先向學生介紹和講解有關法學基本概念、規則和原則,為課堂討論完成知識儲備。應當避免照本宣科,結合具體生動的小案例進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比如在介紹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時,結合最近某位市民通過微信發布自制虛假的“假紫菜”視頻,結果被公安機關治安拘留10日的真實事件,有助于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概念。
3.對話式案例討論教學。基本原則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去尋找和發現問題的解決方案。具體步驟如下:①通過網絡播放事先選取的社會熱點事件或經典案例視頻資料,并在播放前為學生預留接下來要討論的若干法律問題,問題按照先易后難、逐層深入的邏輯設計和安排。②視頻播放后,為學生預留思考和準備時間,允許學生之間通過討論交流彼此的意見。③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展開對話式課堂討論。按照預留問題的順序,從選課名單中請部分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此期間,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內容決定是否進行插話,給予提示、反駁或者反問,同時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問,借此向學生傳遞必要的信息、提供有益的思路或者激發學生的靈感,以便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法學理論。同時鼓勵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辯論,進行立論與反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案例討論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理論前沿,避免簡單灌輸,鼓勵學生去發現和鉆研有價值的理論和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創造精神。④課堂討論結束后,由授課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和點評,對于是非對錯的問題要給出正確答案;對于學術界有不同觀點的問題則要向學生介紹,推薦學生課后查閱相關文獻,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深入研究;對于案例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人性問題或者道德問題,要進行適當的點評,提出有傾向性的意見或建議,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⑤授課教師對學生課堂討論情況進行評價和記錄,為評定平時成績提供依據。
三、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首先,從學生評教數據角度來看,筆者所教授的三門法學課程,從45人左右的小班到100余人的大班,期末學生評教分數連續十年均在90分以上。學生紛紛留言表示視頻中播放的案例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改變了他們對法律知識枯燥無味的固有印象,激發了他們對法律的學習熱情。其次,從畢業實習學生的切身感受看,在被問到“你認為大學期間所學的哪門課最具實踐意義”時,很多學生紛紛表示是“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究其原因在于課堂上討論的大量案例都是關于學生畢業實習和工作中必須熟悉的勞動法相關知識。再次,從對學生讀研的影響角度看,近三年來筆者所教授的優秀本科畢業生(年級綜合排名前三位)選取法律碩士作為研究生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 萬慶宇.新課程背景下對話式互動教學模式淺析[J].科學咨詢,2012,(24):23.
[2] 王亞麗.師生對話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7,(2):100.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