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相比,“慕課”教學具有開放性、自由性和可逆性,更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要創新運用“慕課”教學模式,關鍵在于在線上有效整合教學資源,提供優質的網絡視頻課程,線下與翻轉課堂相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具創新性和現代化的英語課堂教學內容。本文簡要分析“慕課”教學模式的特點,提出運用“慕課”進行英語教學的途徑,展望“慕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慕課;大學英語;翻轉課堂;創新
作者簡介:杜文淵,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學與英語教學。(甘肅 隴南 74250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2-0020-02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十三五”期間的重要任務。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當前高校教學的主要方式,多樣化的網絡教學教學模式,如“慕課”、微課等已廣泛應用于高校學科教學中,個性化、自由化的網絡教學形式已被當代大學生普遍認可。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為改變傳統單一教學形式和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實現個性化、趣味化教學,不少高校已采用“慕課”英語網絡教學模式,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均在網絡平臺上提供英語“慕課”課程,提高了英語教學效果。
一、“慕課”的教學特點
1.開放性。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慕課”具有大規模的開放性,通過網上視頻教學的形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名校課堂可以走進更多人的學習生活。自2013年以來,我國教育界開始掀起一股“慕課”熱潮,北大、清華、武大、川大、復旦等校開始啟動和推出“慕課”平臺,超星學術視頻等網絡平臺更是整合了大量名校“慕課”資源,所含內容極其廣泛且不存在干預條件的限制,為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供便利條件。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提出,教學手段、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現代化日益引起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視,“慕課”作為信息化網絡時代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教學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網絡教學形式符合當代開放、共享、信息化的教學理念,是促進高校進行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自由性。個性化、創新性的教學教育理念是以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前提,因此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自由化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以個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體的“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自由化探索已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普遍趨向。在傳統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上課時間與上課地點均有固定限制,一般一堂課在一個半至兩個多小時,中間只休息五分鐘,這種連續性的上課模式極易讓學生產生疲倦感,尤其是英語這種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科,更是難以做到長期穩定的教學吸收。而“慕課”則完全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時空限制,讓教師和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一方面,對教師而言,有效避免了教學規模對教學效果的限制,即使十幾萬人同時在線觀看也不會影響教學效果,使教師從專注于課堂紀律的控制轉向對課程的精細化設計,有助于提高課堂質量;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由地選擇專業科目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3.可逆性。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師都是校方提前設定好的,學生無法自主選擇,而且教學活動存在時間的一維性,一旦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缺席,則無法再聽相同的課程,如果學生沒有充分消化課堂知識,也沒有辦法進行回顧復習。這便是傳統教學的顯著弊端——不可逆性。而“慕課”將教學資源分成若干個板塊,用視頻的形式呈現在網絡上,學生可以隨時點擊學習,不僅避免了因錯過時間無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況,而且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復習。
二、創新運用“慕課”開展英語教學的途徑
1.優化教學資源的設計和整合。大學英語教學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與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注重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且高校均開設有外教口語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教材的編寫上注重內容的整體性,著重選材的時代性與新穎性,并貼近學生生活。高校在創新運用“慕課”展開英語教學時,也應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需求的結合,注重教學內容設計的連貫性與整體性。由于“慕課”平臺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自主知識的構建,加之英語語法知識的多樣性和更新性,因此單獨一名教師的能力與所掌握的資源已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只有依靠團隊分工合作,對知識點流程內容進行商討和定論,針對語法知識、口語知識、寫作能力等大學英語方面應需的能力進行精心選擇和設計,才能打造優質的“慕課”課程[3]。“慕課”教學視頻每節課在15~25分鐘,設計時由于缺乏現場互動環節,因而在課程設計上應精簡化,明確教學內容的整體框架,注重點與點之間的邏輯關聯特征,用系統化的知識設計網絡碎片化的教學形式,注重前后課程的連貫性和內容的嚴謹性,為學生提供瑣碎但有邏輯推進的教學視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在視頻錄制中添加知識點的樹狀結構,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當堂所學內容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對不了解、不熟悉的點、線內容再次進行觀看鞏固。
2.與翻轉課堂相融合。將“慕課”引進英語教學課堂,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慕課”與翻轉課堂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慕課”資源的有效利用[4]。而將兩者融合的要點,即是讓學生在課下運用“慕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基本掌握當堂所學的知識內容,課上則利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加強和鞏固。通過小組討論、自主發言、作業訂正等途徑,使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輔助學生學習。如在英語單詞as的學習中,可讓學生在課下通過“慕課”視頻,了解as的特殊用法,即as可引導方式狀語、時間狀語、讓步狀語從句,但涉及讓步狀語層面中,as引導的語句必須為倒裝形式,在課堂上側重于訓練學生對于as特殊語法的靈活運用,通過造句練習、句型轉換等形式,強化學生對固定用法的理解和轉換,鞏固所學知識點。
三、運用“慕課”開展英語教學的反思
當代大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自主學習的形式,也普遍存在對互聯網的依賴,這為“慕課”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5],使“慕課”熱潮日益攀升。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也將不斷深入,深刻影響教育制度的變革。教育部已在十年規劃中明確表示,教學模式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經流程。而“慕課”即是信息化技術和教學相融合的產物,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潮流,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運用網絡自主學習的需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慕課”只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不可能顛覆傳統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像英語這種語言類學科,更多地需要師生之間的現場互動和交流,而“慕課”更多的是起到是理論知識學習和鞏固的作用。因此,創新“慕課”英語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慕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優勢,也要正確看待“慕課”輔助教學的作用,使其更好地為教師、學生、教學服務。
大學生對互聯網技術的依賴性和適應度極強,這為創新運用“慕課”開展高專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應進行教學形式的探索和變革,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創新運用“慕課”開展英語教學,融合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適應了大學生對互聯網學習的需要,豐富了課堂形式,實現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創新運用。
參考文獻:
[1] 陸莉莉.“慕課”背景下大學綜合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陸莉莉[J].海外英語, 2016,(21):22-23.
[2] 周朝潤.“慕課”背景下大學綜合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6, 19(2):59-60.
[3] 高蕊.以“慕課”為基礎的翻轉課堂在三本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 2016, 16(4):110-112.
[4] 高見.“慕課”背景下內容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5):119-121.
[5] 尚云鶴.大學英語教學中“慕課”資源的運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7,(7):125-130.
責任編輯 秦俊嫄